丹妮絲站出來講述自己的故事,會造成進一步的傷害。檢方認為,這個時機解釋了為什麼川普競選團隊迫切需要收買丹妮絲讓她封口。
在一些人看來,公眾對此案的漠不關心似乎並不令人驚訝。
首先,川普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人物,一直招惹眾怒。聲名狼藉是其品牌的一部分,而人們對他是否有不法行為的看法則存在明顯的政治分歧。
其次,美國選民遠沒有許多人想象的拘謹,這一點在不同政治時代的另一宗性醜聞中得到體現。
加爾斯頓(Bill Galston)曾在柯林頓時代擔任白宮的高級政策職務,現為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研究員。他說:「如果你問我是否熟悉橢圓形辦公室內或周邊的性醜聞,那我當然熟悉。」
他說,今天對川普的審判,與上世紀90年代末對時任總統柯林頓的指控同工異曲,柯林頓被指控撒謊,以掩蓋與白宮實習生陸文斯基(Monica Lewinsky)的性醜聞。
加爾斯頓說:「我參與了政界兩派的激烈討論。人們都想知道,憤怒在哪裏?」
當時的民調與現在的民調非常相似,只有15%公眾表示正在密切關注柯林頓的電視彈劾案,略多於三分之一人表示正在觀看「部分內容」。
這與川普審判的民調結果不相上下。相比之下,川普的審判並沒有電視直播。
柯林頓被美國參議院宣判無罪。那麼,川普是否也會獲得類似的通行證?如果這不是來自美國刑事司法系統,那美國人民呢?
蓋爾斯頓認為:「一些美國人可能會邊看邊說:『好吧,他在性問題上撒謊,這有多新鮮?』」
「這裡漫長的歷史弧線之一,就是將以前被視為彌天大罪的罪行正常化。」
美國選民非但沒有關注每一個細節,性指控和案件的淫穢性質,可能正是他們似乎不感興趣的原因。
此外還有一個普遍的觀點,曼哈頓的審判是川普面臨的四宗刑事案件中最薄弱的一宗。
該案是基於一項帳目罪——邁克爾·科恩是收買丹妮絲的人,但涉嫌偽造報銷單據,將帳目歸類為法律費用而非封口費。
此案的依據是,由於涉嫌試圖不當影響選舉,通常屬於輕罪的行為被提升為更嚴重的重罪。
關於此案案情和勝訴率,法律界意見分歧很大。
鑒於提起此案的曼哈頓地區檢察官布拉格(Alvin Bragg)在競選時曾公開表示要在法庭上與川普一較高下,因此很難擺脫有政治因素的印象,而這在美國的民選檢察官制度中始終是個危險因素。
即使是前柯林頓白宮內部人士加爾斯頓也說,「你必須非常遲鈍」才能否認這其中有黨派之爭的味道。
川普一直在利用這種擔憂,他每天都在法院的台階上發言,聲稱自己是專制迫害的受害者。當然,這個人曾試圖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並繼續謊稱有選舉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