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治有荒誕,也有「有趣」。一個「有趣」是:近十年來,選舉結果彷彿一再「歷史重演」,顯示出好似固定的「鐘擺模式」:「中央選兩岸╱民進黨,地方選內政╱國民黨」。由於臺灣的中央和地方選舉是每隔兩年交替舉行的,過去的近十年,這「鐘擺」就準確無誤地左右擺盪了五次:2016年,向左,民進黨贏中央選舉,2018年,向右,國民黨贏地方選舉;2020年,民黨又贏中央,2022年,國黨再贏地方;2024年,民黨繼續贏中央。2026年還沒到,現在當然不知道誰會是贏家。「鐘擺」的動能來自「中間選民」,他們並不固定站隊某特定陣營,而是暫待在中間,視情況左擺右盪,這次選民進黨,下次選國民黨。
「中間選民」如何左右擺盪
中間選民為何會如此左右投票,主要理由應該有三。
第一,他們認為兩岸關係的份量遠重於內政,而民進黨更能「捍衛臺灣民主、維護『臺灣主權』」,因此「中央」選民進黨;
第二,在內政上他們更青睞國民黨,首先是在朝的民進黨比在野的國民黨來得腐敗;其次,民進黨的「左政」,如廢死、一例一休、「同婚」(「同婚」公投民進黨是輸的),不符他們根深蒂固的「東方╱中華文化」思維;
第三,權力制約,給國民黨「地方強勢」以制約執政中央的民進黨。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中央選舉,民進黨並未像前兩次般地「穩贏」,即同時贏得總統和國會,而是「慘贏」:只贏得總統,且得票率下降甚多,還選輸國會,可以說,是某種程度打破了「中央選民進黨」模式。原因,就出在上文「第二」所列的「腐敗」與「左政」。2022年地方選舉時林智堅的「論文抄襲案」對民進黨選情衝擊很大,結果真的出現了選前有民進黨人警示的「一屍五命」(「北北基桃竹」民進黨皆輸)。自此兩年過去,民進黨的貪腐並未顯著改善,選前竟爆出駭人的「88槍擊」等腐敗大案,「左政」的「廢死」也喧囂一時,再加上其他社會議題如「居住正義」等,中間選民顯然頗不耐煩,他們便調整「鐘擺模式」,「擺」是依然向左盪向民進黨,但並未如往常歡喜地「盪滿」讓民進黨「穩贏」,而是恨恨地盪到一半就停住,民進黨於是「只拿總統,丟掉國會」,可謂警鈴大作。可見,只要情況有變,「中央選民進黨,地方選國民黨」也是會「模式改變」的。
群眾運動勝選對立陣營
除了上述的「中央民黨VS地方國黨」,另外還有一類「有趣」的「歷史重演」,因為有兩例,所以也稱得上是「鐘擺模式」:群眾運動用選票擊敗他們的對立面。這兩例,一是近二十年前的「紅衫軍倒扁」,二是十年前的「太陽花反服貿」。在緊接「紅衫軍」而來的中央選舉中,當時的民進黨政權崩潰;「太陽花」後,國民黨政權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