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六四—香港對中國現代性的想像

2024-06-02 05:30

? 人氣

作者認為,香港的形成,從來與近代中國的歷史脈落無法分開,亦為過去的中國歷史留下記憶。(美聯社)

作者認為,香港的形成,從來與近代中國的歷史脈落無法分開,亦為過去的中國歷史留下記憶。(美聯社)

香港作為中國近代現代性,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地方。19世紀,因為滿清的積弱與帝國主義的侵略,把香港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割讓給英政府,之後簽訂條約,把新界出租給英國99年。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近代一直陷於內亂,從推翻滿清以來,內戰持續、抗日侵華,直到1949以共產黨取得大陸政權,在此期間,一般老百姓因為中國大陸的戰爭與貧窮,南渡香港。隨著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部分中國知識分子因政治信念,南渡香港,此鑒於當時由英國政府管理的香港,擁有一定程度的言論自由、書寫自由、宗教自由。後來一連串的社會主義運動至文化大革命,大量人民偷渡至香港。以上事情,作為90年出生的我並不陌生,因為這就是我家族的記憶。

1989年六四事件,個人認為,是香港人的集體創傷。我們的上一輩、上上一輩,都來自中國大陸。他們熱烈的希望中國有所前進,在學生抗議時,香港百萬人上街遊行表示支持學生的訴求,直到在電視上目擊六四的鎮壓,令港人心碎。六四事件,無疑是香港的集體創傷,亦直接促成九七回歸的焦慮與恐懼。

「香港人」從上一代、上上一代,逃至香港,後來又因各種政治變化,下一代、下下一代,選擇離開香港。「離散」,一直是香港的主題。歷來一直批評香港人對政治無感,這並非完全正確。香港人對六四事件持續了三十年的紀念,每年當天,港人湧入維園舉起蠟燭,可以持續那麼長久的紀念,香港人是對政治無感嗎?

如果以中國現代性框架看待,香港在中國現代性的進程中,確實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因為英國過百年的統治,香港建立了一定的民主自由社會,亦沒有否定中國傳統文化,成功地把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性理念結合起來,作為「混血兒」的香港人從來沒有感受到有何衝突。這本來可作為建立理想「中國」的參照,而1949南來的新儒家代表唐君毅先生亦如此期望。

唐君毅先生在香港建立新亞書院,從最初認為香港作為洋人走狗之地,後來改變想法,認為自己得以來到香港,是上天還想留下中國文化種子,對香港作為中國現代性的參照抱有期待。唐先生在香港致力自己的政治理想,除了書寫以外,亦把時間大量投入建立書院、教學的活動,直至病逝。

香港的形成,從來與近代中國的歷史脈落無法分開,亦為過去的中國歷史留下記憶。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