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三專文:好新聞與好報紙是做出來的

2024-06-06 05:40

? 人氣

作者指出,讀者同時具有很多身分,但目前幾乎所有報紙僅凸顯「消費者」這個面向,因此各種廣告、影劇與消費……版面,無不具備。(示意圖/美聯社)

作者指出,讀者同時具有很多身分,但目前幾乎所有報紙僅凸顯「消費者」這個面向,因此各種廣告、影劇與消費……版面,無不具備。(示意圖/美聯社)

好新聞與好報紙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人生需要趣味、希望與光明,能夠反映這個需要的報紙,就是好報紙。《人間福報》經常有〈33年沒公車 台東達仁鄉民 等到幸福巴士〉、〈感覺不到痛特殊基因 止痛新希望〉與〈崇尚自然 高材生隱居當野人〉等等報導,符合這個需要,並且放在顯著版位。民國73年起,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開始辦理社會光明面新聞獎甄選,假使不是以記者,而是取報紙作為頒獎對象,那麼,《人間福報》可能雀屏中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報紙」與「個別記者」之外,若有報紙每日固定能有特定類型的「版面」,應該就會是好報紙。

哪些類型?想像可以無限,實踐就得考慮先後,假使篩選的標準是讀者的需要,或者業已證實很受歡迎但本地尚未推出的版面作為衡量,那麼,有兩種版面的新聞與評論,值得優先考量,它們的名稱,前者以需要為準,不妨暫時說是「工作勞動版」,後者則是西方行有百年,但在三十多年前,更是搖身進階,「成為讀者每日著迷與興味的來源」。

讀者同時具有很多身分,但目前幾乎所有報紙僅凸顯「消費者」這個面向,因此各種廣告、影劇與消費……版面,無不具備。《人間福報》等類型的刊物沒有之外,至今從綜合到財經報紙,依舊在上班日,每天都有股市匯兌期貨、行情等版面,服務有「財產」而在誘惑、擔心貶值或其他考量下進場自行或委託第三人操持金融活動的人,即便該類分秒變更的訊息因科技變化而移向網路傳輸為主。但是,「勞動是財富之父」,人不工作無從消費,人不勞動並無「財富」,大經濟學者如凱因斯,無不認定金融活動雖有功能,但不能生產價值,報紙若能每日設版,將各種就業與失業的統計及工作安全與傷害,以及相關的大小故事,逐日放入,就是每天都在提醒也激勵讀者,讓人複習與精進「勤勞資有生」的道理之餘,減少無益的金錢遊戲。

「訃聞版」不是離世之人的家屬或親友付費購買的公告,也不是時有時無,更不是僅說好話不談其餘的內容,它是報社專職編採人員結合社外工作者,在每天決定撰寫對象與角度,以及發布其作品後所測知的社會接受與否的過程,穩定且有效地參與了社會與文化價值的因革損益,從報社寫誰、寫些什麼以及肯定與月旦臧否的遣詞用字,讀者既有繼承也能領會不同的價值判準。這樣的訃聞寫作與版面,是文化更替的良好媒介,又是人情趣味的故事,必能吸引閱讀,又因不為賢者諱也不死者為大,將有移風易俗之用。

*作者為英國李斯特(Leicester)大學博士、政大教授,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台灣媒介一百年:國家、政黨、社會運動》(麥田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