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展觀點:在美中關係下的競合下,臺灣宜用軟實力發展務實交流

2024-06-19 07:00

? 人氣

作者表示,參與國際事務是否需以「臺灣」為名,是值得討論的議題。(美聯社)

作者表示,參與國際事務是否需以「臺灣」為名,是值得討論的議題。(美聯社)

充滿衝突的國際現實

臺灣是國際社會落實永續發展目標的重要夥伴,無論從地緣政治還是經濟表現,臺灣都扮演著關鍵角色。根據全球金融雜誌2023年的排名,臺灣在全球193個國家中排名第14,在亞洲甚至超過日本與韓國。同年,臺灣在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的「全球民主指數」中排名第10,穩居亞洲第一,而美國排名第29,中國則在百名之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23年被經濟學人定調為充滿衝突的一年,烏俄戰爭持續,加薩走廊的以色列-哈瑪斯衝突再起,非洲的武裝叛亂與政變頻發,阿富汗塔利班打壓女性權益,緬甸與柬埔寨軍事強人掌權。這些政治動盪加上後疫情時代經濟復甦乏力,能源價格上漲,通貨膨脹,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問題更複雜、更致命且更難解決。我們需要更宏觀的視野和聯合國倡議的17個永續發展目標來解決這些跨國問題。

美中臺關係與臺灣的國際參與

臺灣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一環,任何變動都會影響臺灣及其他經濟體。臺灣的民間力量也在很多地方發揮作用,企業、非營利組織和個人能深入當地社區,建立良好的「全球在地化」典範。儘管臺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官方參與國際事務時常受阻,但透過民間組織,臺灣仍有許多機會支持國際事務和永續發展目標。

邱吉爾的名言「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形象地描述了美中臺關係。臺灣雖在國際政治上難以突破,但若能拿捏好分寸,透過民間組織仍能貢獻全球永續發展。臺灣社會常說「最美的風景是人」,臺灣人充滿創新創意,是否以主權國家身份參與國際事務,是值得討論的議題。國族主義常是政治利益的延伸,但高調的國家至上論述未必推動實質的永續發展。

Taiwan Can Help 的挑戰

Taiwan Can Help是激勵人心的口號,但解決全球問題需要多方合作,單靠臺灣或美中任一方無法建立起世界秩序。臺灣中心是美中競合中的一個有趣案例,成立於2019年,專注於敘利亞難民議題,特別是在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土耳其是接收最多難民的國家,過去10年間收容超過400萬難民,主要來自敘利亞。歐盟與土耳其政府達成協議,每年提供10億歐元安置費,讓難民留在土耳其境內,不進入歐洲。臺灣中心全名「臺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最初由美國政府邀請與美國親近的各國政府成立,啟動資金為40萬美金。臺灣政府響應邀約,委由民間在土耳其敘利亞邊境的小城雷伊漢勒建立多功能難民中心。難民議題棘手,對歐美及中國都是如此,難民危機衝擊收容國的政治、社會與經濟,並滋生人口販運和恐怖主義等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