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有名無實的「烏克蘭和平會議」

2024-06-25 07:00

? 人氣


另外一個變數是中共。中共被形容是俄羅斯經濟的生命線,兩國貿易去年達創紀錄的2400億美元。中共雖未運送武器至俄羅斯,但中共提供的是生產這些武器的能力和技術。過去六至八個月,中共加大對俄羅斯的微晶片、機床、無人機光學系統和先進武器部件的出口;此外,中共一直在購買俄羅斯石油,通常以低於國際價格的折扣價購買。

中共對於烏克蘭和平會議的立場是:堅持國際和平會議應當具備俄烏雙方認可、各方平等參與,以及對所有和平方案進行公平討論。這三個要素被西方形容是「左右逢源」,既要支持俄羅斯,又要考慮不傷害與西歐國家的關係。

第三個變數是俄烏戰爭可能使冷戰時期的兩極對抗借屍還魂。史托騰柏格曾強調中俄與其他威權國家結盟的危險性,言下之意指的應是包括北韓和伊朗在內,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國都擁有核實力。史托騰柏格透露,北約正考慮調整其核武戰略,積極討論是否需要從儲備中取出部分飛彈,並使其進入戰備狀態。

普丁時隔24年後,於本月18日到訪北韓,受到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熱烈歡迎。普丁感謝北韓對俄羅斯的無條件支持,包括在烏克蘭問題方面。雙方會談後簽署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金正恩表示,這是一紙關於「和平與防禦」的協定;普丁則表示,該協議包含了「在某一國家遭受侵略時提供相互援助」。

烏克蘭戰爭加深北約對中共的敵意。《紐約時報》指出,在義大利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雖然習近平沒有出席,但中國的身影卻一直若隱若現:對於俄烏衝突來說,中國是「俄國戰爭機器」的救星;《紐時》認為,七國峰會公報有28處提及中國,而「幾乎每個地方都把北京描述為邪惡的力量」。

在東亞地區,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說:「今日烏克蘭,可能就是明日的東亞」。岸田主要指的是中共崛起造成的地緣政治變化。面對中美戰略競爭的態勢升高,日本身為美國在地區內最埾強的盟友,一旦「美國有事」,日本很難置身事外。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說法,也在台灣掀起熱議。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習近平去年4月在北京與歐盟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會面時曾表示,「美國企圖刺激中國侵台,但我不會上當。」美國國務院否認此事。烏克蘭因北約東擴成為「戰爭代理人」,中共目前雖仍堅持「和平統一」,但如果中美關係改變「鬥而不破」的常態,從戰略競爭走向戰略對抗,則台灣也有可能成為中美軍事衝突的「戰爭代理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