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健銘專文:亦俠亦盜張保仔與香港故事

2024-07-04 05:40

? 人氣

張保仔作為海盜,自是以海為家,其事蹟自能反映香港海洋文化的一面,其出身更是如此。按林則徐寫於一八五〇年的奏摺(「張保即張保仔,本係蜑戶」),張保仔為蜑家人(同為蜑家人的,還包括袁崇煥與霍英東)。蜑家是香港深具歷史的海洋族群,這個族群當年為避秦而長居水上。源於明末左右的香港大嶼山大澳漁村,是蜑家在港的一個重要聚居地,他們亦另外聚於赤柱與香港仔。張保仔以大嶼山為根據地,其海盜勢力據說遍及香港仔、赤柱、長洲、東涌、荃灣等沿海地方。若干年前,香港太平山北面干德道上甚至曾有名為「張保仔古道」的小徑。張保仔對歐洲炮艦技術極感好奇,亦曾建造威力強大的艦隊。按香港海事博物館特展小冊子的資料,在一八〇八與一八〇九年兩年之內,張保仔接連擊敗清朝水師,清朝船艦數目減半,從一百六十五艘銳減至七十二艘。一八〇九年十一月,在赤鱲角,張保仔與清朝水師及葡萄牙海軍聯軍大戰九天。根據「澳門記憶」網站資料,英國東印度公司澳門分公司還免費為該聯合艦隊提供了大量武器和彈藥。不過,從香港海事博物館特展小冊子資料看,張保仔海上勢力並沒有因這場大戰而大受打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張保仔像(維基百科)
張保仔像(維基百科)

張保仔與香港

張保仔故事的海洋面向,也就成了重要的創作靈感來源。二〇一九年,另一香港作家黃勁輝出版小說《張保仔》。於「故事之前」,黃勁輝寫道:「『張保仔傳說』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尋找香港這片土地的文化源頭。如果香港的象徵是海盜帆船,帆船意象,有什麼文化涵意?為什麼香港要以海盜,做文化象徵的地標呢?」

現在香港作家林宇出版新作《壹捌零壹》,配以著有圖文小說《死角》(後被改編為電視劇《繩角》)的香港漫畫家曹志豪所創作之插畫,以更魁宏的格局述說張保仔的故事,海洋世界的磅礡與多變因而得以重現。《壹捌零壹》處處顯現張力——各旗海盜間的張力,以及官民間的張力。各旗海盜理應是同路人,卻因各種私利計算而角力繼而反目;官民之間看似敵對,但最終張保仔接受清廷招安,後來甚至不乏官運,致使後來力主禁制鴉片的林則除出手阻止其升遷。這些看似互相排斥的張力,卻在海洋世界之中能夠並存。畢竟,「務實」與「靈活」是海洋文化之靈魂。

《壹捌零壹》敘事架構宏大,故事難免會有點複雜。張保仔接受招安後,其時兩廣總督百齡命幕客袁永綸撰寫《靖海氛記》(版本為葉靈鳳在《張保仔的傳說和真相》之輯錄),當中記事可作《壹捌零壹》的故事背景簡介。

「粵東海寇,時起時滅,由來久矣。乾隆五十六年(公元一七九一年),安南人阮光平逐其國王黎維琪,維琪奔入廣西。嘉慶六年,維琪弟福映,以暹羅龍賴兵返國,與光平大戰,殺之。光平子景盛與其臣麥有金遁入淤,海賊鄭七、吳知青等附之。景盛以鄭七為大司馬,鄭七有海船二百,助景盛返國,十二月襲安南港,福映與戰屢敗,鄭七遂據安南港虐其民,民怒潛約福映夾擊之。鄭七大敗,中礮死。從弟鄭一領其眾,劫掠海上。水師總兵黃標屢敗之。其後海賊紅黃青藍黑白諸旗蜂起,吳知青,綽號東海伯,黃旗,李宗潮附之。麥有金,綽號烏石二,藍旗,其兄麥有貴弟有吉附之,以海康附生黃鶴為謀士。郭婆帶,黑旗,馮用發、馮日高、郭就喜附之。梁寶,綽號總兵寶,白旗,李尚青,綽號蝦蟆青,青旗。鄭一,紅旗。又有閩賊蔡牽為之聲援,海寇愈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