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健銘專文:亦俠亦盜張保仔與香港故事

2024-07-04 05:40

? 人氣

張保仔一直是香港重要的文化圖騰,是「香港故事」的重要一環。圖為以張保仔號命名的帆船(Ank Kumar ∕CC BY-SA 4.0維基百科)

張保仔一直是香港重要的文化圖騰,是「香港故事」的重要一環。圖為以張保仔號命名的帆船(Ank Kumar ∕CC BY-SA 4.0維基百科)

張保仔一直是香港重要的文化圖騰,是「香港故事」的重要一環。從過去到現在,香港的文化創作者都喜歡以張保仔的海盜故事為藍本,創作小說、電影、電視劇乃至劇場表演(特地為香港參與二〇一〇年上海世博會而製作的歌劇《張保仔傳奇》便是一例)。

香港回歸後不久,中國南來文人甘豐穗出版小說《赤鱲角英雄傳:張保仔香港拓荒錄》,自也有回顧漫長的「香港故事」之意。至今,張保仔在香港的足跡仍然隨處可尋——長洲據說曾藏有寶藏或軍火的「張保仔洞」,仍是香港著名旅遊景點之一;於維多利亞港之上,「張保仔號」仍來往穿梭,乘載旅客。亦有電影公司對《壹捌零壹》這本新書感興趣,有意將這個新版張保仔故事搬上大螢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為何張保仔會與「香港故事」密不可分?原因大概有二:第一,張保仔為人正直具俠氣,這種人物設定向來具魅力,在喜歡談義利張力的港產黑幫江湖電影之中就更是如此;第二,香港恆久作為港口城市,從來與海洋息息相關。涉及海洋的關鍵詞,定然少不了「冒險」與「自由奔放」,這都是引人入勝的故事元素,以海盜生活為題材的日本《ONE PIECE》全球銷量破五億,大概也可歸因於這些故事元素。

關於張保仔

位於中環海濱的香港海事博物館成立一週年時,曾舉辦特展《海盜與張保仔的世界》,且集結展覽內容,刊行小冊子。在「香港與張保仔」一節,小冊子如此形容張保仔為人:

「據說張保仔的個子高大,身穿光鮮的衣服,不但具有非凡的魅力,而且一生運氣奇佳。另外他也十分迷信神靈,每次行動之先必定求神問卜,尋求衪們的庇佑,並經常到廟宇參拜,事奉神靈。他以公正嚴明見稱,卻又從不兇殘。」

以書寫香港掌故著稱、生於一九二〇年代的魯金,在《新界及離島街道故事》裡寫道:「張保仔在本港海域活動時,從不掠殺當地的居民,並且常給予人們一些好處,因此才有這許多附會。」另一生於一九〇四年、在港卒於一九七〇年代的中國南來文人葉靈鳳曾認真考究各種文獻,旁徵博引,梳理張保仔事蹟,書寫《張保仔的傳說和真相》一書。書內,他援引清代著名文人、廣東人吳應逵所寫的《譜荔軒筆記》,筆記內有一則關於張保仔的軼事,從中可見張保仔磊落灑脫的一面。

「劉某者,番禺人,其父賈安南,歲一往返。嘉慶初,海賊方熾,半道為賊夥所掠,急赴水,僅以身免,既恨喪資,又受驚恐,病遂卒。劉以諸賊惟張保最強,必保也。朝夕切齒,欲得而甘心之。覓良工,製尖刀尺許,日夜淬之,且傅以藥,懷之而投賊,乞為黨,每侍立必近保側。一日,保察其顏色有異,突命左右縛之,搜其衣底,得利刃,其光熒然。保叱之曰:汝胡為者?劉嗔目曰:欲殺汝耳!保曰:素無仇,必殺我,何也?劉曰:殺吾父非仇乎?保宛轉問:爾父遇賊何時何地?沉吟久之,曰:殺爾父者,烏石二也。余是時全幫方駐某所,何由得至某地與爾父遇?汝誤矣,令左右釋其縛,且曰:余殺人父多矣,汝敢仇我,真壯士也。汝仇未報,汝心遂矣,不必作白頭也。給四金遣之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