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德觀點:美國大選牽動全球貿易與國際金融

2024-07-09 07:00

? 人氣

全球失衡並未消失

後疫情時代的經濟特徵之一,就是美元的估值在國內與國外出現明顯差異。2022年,美元指數(The dollar index, DXY)在dot-com(網路)泡沫之後,首次持續回到100以上﹝圖1﹞,表示估值過高。在歐洲央行啟動貨幣寬鬆,日本還沒有真正開始升息的環境下,聯準會的鷹派立場使美元政策與其他國家背道而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1(作者提供)
圖1(作者提供)

媒體一直關注漲價問題,但依照這個標準,美國經濟居然已進入通縮。這現象的表現之一涉及中國,其為了防止與美國的利率差距過大,一直保持較高的利率,最近也利用貿易順差,把自己的通貨緊縮問題扔給美國。「中國產能過剩」問題正是因此而生。

川普多年來對貿易逆差的態度都相當一致。這次他也承諾,當選之後將對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並對美國盟友在內的所有貿易夥伴徵收10%關稅。

川普之前在任內發動的美中貿易戰,如今已成為兩黨共識。拜登最近對中國電動車施加100%的關稅。但如果美國繼續擴大關稅的規模,就會撼動全球經濟結構。換句話說,美國未來可能不再購買其他國家無法消費的商品和服務;那些向美國出口的國家,也不會用它們賺取的美元回頭投資美國。

貨幣競爭的主要戰場,都是沒有選邊站的其他國家,所以平衡貿易一定會影響貨幣。為此,川普最信任的顧問之一,任內的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Robert Lighthizer)就在2023年出版的《沒有貿易是自由的》(No Trade is Free)書中提出多邊貨幣協議。

這項倡議的靈感,來自於1985年美日之間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s)。該方案也可能讓台灣重回關注焦點。2020年,川普政府又將台灣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

美國大選牽動全球命運

另一方面,如果拜登連任,美國當然會繼續沿用現行政策。但有跡象顯示,拜登在第一任專注奠定製造業的基礎之後,第二任將轉向處理房市問題。大部分的通膨指數都表示,房市是推高通膨幅度最大、影響力最持久的因素之一,而且在波動性高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回穩之後,房市與通膨的關係更為明顯。

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美國住宅建設數量就一直沒有復甦。而且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點,是拉斯維加斯等地的房地產崩盤,而拉斯維加斯(Las Vegas)所處的內華達州(State of Nevada),目前是選舉搖擺州。今年3月,拜登在拉斯維加斯發表重要演講,提出2025年的預算草案,其中包括2,580億美元的房屋預算。其中200億美元將著重於鼓勵地方政府改變房屋政策,建設更多房屋。美國的房屋政策由地方政府控制,並不像中國那樣負責影響全國總體經濟。因此,房屋問題可能使地方政府與聯邦彼此對立,過去甚至一度使國家瀕臨分裂。

但需要注意的是,調整房屋供給是長期策略,不一定會成功。建造更多的房子非常複雜,而且因為房價會導致通貨膨脹,中央因此提高利率,募集資金建設新房屋將更為困難。在某些地區,甚至連蓋新房子的建築工人都找不到房子住,連帶堆高勞動成本。

如果拜登成功執行該計畫,長期堆高通膨的驅動因素可能就會消失,聯準會也就不用為了維持對抗通膨的信譽而維持高利率,可以壓低美元匯率鼓勵出口。因此,雖然拜登有與川普以不同的觀點處理美元高估問題,但他的策略也能夠應對同一問題。畢竟美元是全球儲備貨幣,美國住房投資失靈,將擠壓其他產業所需的投資資本,連帶影響全球經濟。

這次總統大選將影響美國的國際地位,尤其是全球貿易與國際金融的影響力。美國會試圖逐步解決既有體系的問題,還是建造一個全新的全球系統?少數幾個州的數萬名選民,似乎將決定美國的命運。台灣值得注意的風險則是美元下跌,市場力量或外交壓力都有可能讓台幣對美元升值。如果局勢走向最嚴峻的版本,銀行可以考慮將充裕的資本投入國內創新企業,協助台灣因應日益混沌的世界。

*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外聘研究員;譯者廖珮杏,本文選自175期台灣銀行家雜誌,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