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報告,2016至2019年間,我國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CDF)在巴拉圭引導「E療」(e-health)計畫,數位化病患病歷,建立全新的住院管理系統,並在公立醫療項目引入遠距醫療。該計畫3年結束後,巴拉圭衛生部要求再延續3年,截至2023年3月,已有145間醫療機構執行此數位計畫,培訓逾14000名醫護人員。
《經濟學人》說,與台灣的關係是由1948年執政至今的紅黨(Colorado Party)運作,而台灣2019至2023年提供1億5000萬美元援助,此款項的官方目的是要用於住宅、教育和交通等事務,但熟悉政府的人士匿名透露,這些錢可任意使用,放到政府的「零用錢」存放處。
巴拉圭忠誠度代價正在增加
「這些錢的接收者毫無受到改變的壓力」,《經濟學人》寫道,聲望是巴拉圭支持台灣的另個背後因素,因有助於與美國的關係,而巴拉圭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戰爭中站在以色列這邊,也是相同原因。美國財政部2023年以涉貪為由,制裁巴拉圭前總統、紅黨領袖卡提斯(Horacio Cartes)。
《經濟學人》直言,「巴拉圭的忠誠度代價正在增加」,並稱巴拉圭前總統阿布鐸(Mario Abdo Benítez)曾要求台灣提供10億美元投資,但沒有得到。阿布鐸2022年9月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提到,台灣在非邦交國的投資超過60億美元,「我們想要有10億美元是在巴拉圭投資」。
這段話當時引起「要求投資固邦交」的疑慮,阿布鐸隨後強調,巴拉圭與台灣的邦誼是基於民主價值及原則,而非有交換條件或經濟利益,直言《金融時報》報導曲解他的意思,「我沒以任何方式那樣說過」,並重申希望台灣企業能知道巴拉圭的強項,選擇巴拉圭作為投資的戰略夥伴能夠獲利。
潘尼亞(Santiago Peña)已多次表明維持與我國邦交,且2023年10月在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被問到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要和中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時,直言巴拉圭並不反對,「但我們不會斷絕與台灣的66年邦誼」。
《經濟學人》認為,兩岸緊張局勢升高和巴拉圭鄰國與中國貿易利益增加,會影響巴拉圭挺台立場。不過柏格和布雷德索的報告強調,中國的大型基礎建設計畫缺乏可行性評估與監督,與台灣小規模、永續模式形成對比,當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區國家持續面對在中國與台灣之間抉擇,深度了解不只是立即回報,還有這些關係的長期後果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