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20屆三中全會即將於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會議主題確定將重點放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共20大於2022年10月登場,按照改革開放之後的往例,三中全會通常是在每屆全國黨代會的次年9月到12月召開,但此次三中全會「姍姍來遲」,是過去40年來最晚召開的一次,背後蹊蹺引發外界議論紛紛。兩岸消息人士向《風傳媒》透露,之所以拖到今(2024)年7月中旬才開20屆三中全會,與習近平要先擺平3件事情有關係。
據了解,中共自11屆三中全會之後,歷屆三中全會往往選在每屆全國黨代會的次年9月到12月召開。只有兩次例外,一次是1984年10月召開的12屆三中全會,與12大相隔2年;另一次是2018年的19屆三中全會,在19大的次年2月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4月30日決定,20屆三中全會將於7月召開,中國大陸內部有觀察認為「不同尋常」,有可能是在經濟形勢低迷的情況下,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醞釀得以重新凝聚人心的「改革大動作」。
40年來面臨問題最為複雜的一次三中全會
《風傳媒》獨家向兩岸消息人士探詢得知,20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時間,不僅是40年最晚的一次,宣布的時間反而是有所提前。根據4月30日與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兩度發布的訊息來研判,應是中共認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比過去的三中全會都要來得複雜。
消息人士指出,第一個問題就是國際形勢。若按慣例在去(2023)年年底召開三中全會,現在與當時的國際形勢相比,有可能中共當時雖然判斷國際經濟會反彈回升,但等待的時間比預期的還要長,致使對於未來國際經濟走勢的方向感抓得還不太穩。換言之,就是不太有把握。
第二個問題則是國內形勢。消息人士表示,原先中共認為在疫情之後國內經濟會有一波反彈回升,可是反彈的力道不夠明顯。比如五一長假雖然出遊的人次很多,但花錢的人卻變少了,可以用「窮遊」來形容。由於國內經濟內需不足,無法有效調動起來,再加上今年就業市場仍舊不景氣,從而消費端缺乏拉動的動力,這些都是相生相剋的連動關係。就算中共靠措施試圖挽救房市等做法,不過他們還是認為不確定因素太高,對國內經濟形勢也是沒有把握。
消息人士強調,第三個問題,最為關鍵的還是「人事」。中共20大過後,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相繼出問題,消息人士個人分析,「秦剛是習近平堅持提拔的對象,秦剛出事對習近平威望傷害是最大的。有可能組織部或其他部門早有提醒,但習近平沒有料到秦剛連男女糾紛都擺不平,表示此人的能力以及對他的信任其實都有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