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基金會2011年起在外交部全額補助下,前進台灣友邦尼加拉瓜,與尼加拉瓜兒童燒傷協會合作,展開2階段共7年的燒傷專業人員培訓計畫,已有9國、逾20位的專業人員接受壓力衣製作、手部復健訓練,進一步回國造福上萬名中南美洲燒燙傷病患。這項培訓計畫得以圓滿達成,為了計畫四處奔走、聯繫的陽光基金會國際事務經理白瑪麗功不可沒。
包辦陽光國際事務 白瑪麗協助台灣經驗轉移
「我本來對台灣不了解,來了之後很喜歡這裡,之後就離不開了。」白瑪麗(Marie-Claude Pelchat)是法裔加拿大人,講著一口流利的國語,她於2001年來到台灣學習、工作,2007年6月起更加入陽光基金會,成為基金會唯一的國際事務專員。她自承:「一開始對燒傷什麼都不了解,來陽光工作之後才知道這個領域。」從此之後,整理國際燒傷患者的醫療資源分布、概況,都是白瑪麗的職責,就算升任國際事務經理,只要有陽光基金會的國際合作,仍然由她一手包辦。
陽光基金會1981年成立以來,主要服務台灣的燒燙傷患者,沒有服務國外的據點,要怎麼將台灣的燒燙傷治療技術轉移,協助國際的燒傷患者,成為白瑪麗的一大難題。「我們不可能去國外成立另一個陽光基金會,這些國家已經有人在服務燒燙傷患者,我們憑什麼去那邊取代他們?」白瑪麗與其他陽光基金會成員討論後,決定以培訓國外組織專業人員,做為陽光基金會協助國際燒燙傷組織的方向。
2007年9月,白瑪麗與陽光基金會其他代表一同前往溫哥華世界傷友大會(World Burn Congress)開會,認識當時擔任主講人的尼加拉瓜兒童燒傷協會(APROQUEN)理事長貝菈斯(Vivian Pellas),開啟與APROQUEN合作的緣分。2011年,陽光基金會首度在外交部補助之下,帶著治療師、車縫師遠赴尼加拉瓜,由APROQUEN組成平台,召集尼加拉瓜、巴拿馬、瓜地馬拉、多明尼加與宏都拉斯等5國專業學員,展開一個星期的壓力衣製作密集課程,但課程從規劃到執行,每個過程都不容易。
傷患哪裡找?教材適當嗎?培訓課程難題多
課程正式登場之前,陽光基金會的治療師、車縫師必須編寫教材,並請專人將教材翻譯成西班牙文,經過層層校對,確認內容,再帶至尼加拉瓜。白瑪麗坦言,第一年課程登場時,授課教師並不知道學員的程度,難以拿捏教學份量,不斷思索「我準備的課程會不會太簡單了?」,但「到那邊才發現我們準備的東西真的很難。」
實際上課之後,如何找尋適合當作示範對象的傷患是個問題。白瑪麗表示,第一年他們找許多孩童作為示範對象,沒想到一下找太多人,孩童哭鬧「讓治療室都失控了」,後來他們學到教訓,決定請少數傷患到課堂上示範,但在手部復健培訓時,也曾幾度因為找不到適合的傷患來示範,運用影片來教學,今年課程在台灣登場,陽光基金會服務的傷友更自願當教案,協助課程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