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回潮歐洲恐懼 蘇宏達:台灣應利用美國支持達到兩岸和平

2024-07-23 12:24

? 人氣

歐洲社會對於川普回潮感到恐懼,其中原因包括對於烏克蘭問題的態度差異。(資料照,美聯社)

歐洲社會對於川普回潮感到恐懼,其中原因包括對於烏克蘭問題的態度差異。(資料照,美聯社)

2024美國總統大選,隨著川普(Donald Trump)遇刺、拜登(Joe Biden)退選,變數越來越多,熱度也越來越高。美國以外的地區如何看待這場大選,又該如何自處?台灣與歐洲應是首當其衝。歐洲研究專家蘇宏達表示,歐洲人對於川普的回潮是相當恐懼的;至於台灣,應該利用美國的支持,達到兩岸和平與和解的目標。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與台北論壇基金會昨(22)日舉行「美國總統大選觀察」座談會,由該會董事長蘇起主持,邀請台大社科院院長蘇宏達、台北論壇基金會執行長何思因、《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與談。

歐洲社會對於川普回潮的恐懼,蘇宏達分析主要有4大因素。第一是烏克蘭問題,歐洲除了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少數國家主張對俄緩和之外,其他多數國家都是堅定支持烏克蘭到底。可是川普及其搭檔范斯(J. D. Vance)卻主張,不應該再糾纏於烏克蘭,要趕快因應中國崛起回防亞洲,如此撇下歐洲的說法令歐洲人感到恐懼。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與台北論壇基金會21日舉行「美國總統大選觀察」座談會,左起:郭崇倫、何思因、蘇宏達、蘇起、薛志偉(Jeffery Schwartz)。(張鈞凱攝)
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與台北論壇基金會22日舉行「美國總統大選觀察」座談會,左起:郭崇倫、何思因、蘇宏達、蘇起、薛志偉(Jeffery Schwartz)。(張鈞凱攝)

第二是美歐對華政策的差異。歐洲對中國的概念是既交往又競爭,例如「In China, for China」倡議在中國的投資只為中國市場,與外面的供應鏈切割開來,以為將來需要「脫鉤」(decoupling)的時候,可以棄車保帥,但又不能放棄中國這麼重要的市場。可是美國保守派提出來的《2025計畫》(Project 2025),則是以擊敗中共的威脅為首要任務,倘若如此美國勢必全力回到亞洲,對歐洲來講是害怕的,「因為歐洲不能沒有美國」。

第三是對於「氣候變遷」的態度大相徑庭。不管主張使用核能與否,氣候變遷已是歐洲人共同的價值,但是川普一手創建的「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America First Policy Institute,AFPI)都是在批評拜登的氣候變遷政策,使用選舉語言斥之為「廉價的憐憫」(cheap grace),甚至是不負責任的「環境極端主義者」(environmental extremist)。在川普的視野裡毫無氣候變遷的理念,對歐洲人衝擊很大。

第四則是川普把美洲之間的歧異,放大到歐洲菁英無法接受的程度。例如握手變成了比腕力,美歐雖然同根,但畢竟有著不同的觀念與記憶,卻被川普過度放大了。

20240521-美國前國務卿龐培歐21日出席福和會演講暨新書發表會。(顏麟宇攝)
傳聞美國前國務卿龐培歐將隨著川普重返白宮而擔任國防部長,未來美國軍方與政治的關係備受矚目。(資料照,顏麟宇攝)

歐洲對於川普回潮的恐懼,多少來自於美國內部政治文化與民主精神的陷落。郭崇倫聚焦在美國獨立機構在這次選舉中所受到的衝擊,包括聯邦準備理事會、最高法院與媒體,都不約而同捲入了政治的漩渦之中,受到政治立場的高度左右。更別說美國軍隊的情況,川普非常憤怒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前主席米利(Mark Milley)與解放軍前參謀長李作成的通話。如今主席換成了布朗(Charles Brown),將來必定受到很大的壓力;傳聞川普成功回鍋的話,新防長將是完全聽命於川普的前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未來美國軍方與政治之間的關係,也會受到外界高度矚目。

如果川普回潮成真,台灣又該如何自處?蘇宏達對此回應,台灣在冷戰時期就有美國的支持,當時力度大到台灣的飛機可以無視「海峽中線」,飛到新疆羅布泊做偵察。但美國的支持並非永遠,台灣應該在有美國支持的時候,藉此去達到兩岸和平、和解與繁榮的目標。

「美國總統大選觀察」座談會系列報導:

拜登退選》賀錦麗優勢在於「這張牌」 何思因:美國年輕選民被喚醒

川普從素人進化為鋼鐵人,輸贏美國都是亂 蘇起:民進黨毫無準備,台灣只能任人宰割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鈞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