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發現,槍擊案後雖然有不少分析宣稱「美國大選進入垃圾時間」、「川普贏定了」,但民調數據證明現實遠比想像複雜。槍擊案看上去能為川普與共和黨催票,但在美國當前的極化政治結構下,這起事件對兩黨都有一定尷尬:川普遇襲有助共和黨固盤,但槍手的共和黨人、白人男性身分,導致川普無法進一步攻擊民主黨;選前發生槍擊事件有助民主黨選情,但維安不力、遇襲者是共和黨候選人的現實,同樣會讓民主黨不想多做糾纏。
因此槍擊案發生後,兩黨開始了各自的「有所為、有所不為」:共和黨竭力抨擊拜登塑造的選舉氛圍導致暴力,卻始終避談槍手的出身背景,川普本人也未多作擅長的族群仇恨動員,而是打鐵趁熱宣布搭檔范斯、在台海開啟話題新戰場,繼續塑造「拜登無能」的政治敘事;民主黨與拜登則沒有共鳴「川普自導自演」的陰謀論,而是針對槍擊案進行調查,特勤局也承認了維安不力,盡可能將損害控制在「執行不佳」的技術層面,避免川普支持者的「拜登指使暗殺」說持續發酵。
而從前述民調結果來看,槍擊案對於數據的宏觀格局沒有巨大影響,顯然在兩黨各自的操作策略下,既定支持板塊都沒有因此地動山搖,有些微小起落可能來自選民的表態率變化。但如果納入搖擺州等現實選制視角,就能發現拜登的選情其實在6月辯論後、槍擊事件前就已相當低迷,且事件過後也沒有迎來轉機。
根據美媒報導,如今拜登不僅維持槍擊案前的民調態勢,在所有關鍵搖擺州都落後川普,就連在維吉尼亞州和新墨西哥州等民主黨預計不用投入大量資源的地方,也開始出現不樂觀趨勢。這當然可以解讀為槍擊案凸顯川普強人形象、導致選民對拜登無能的反感更加放大;但參照兩人宏觀民調未變的背景,或許也可以解讀為,槍擊案雖沒有重創拜登,卻也沒有提供拜登「僥倖存活」的機會,導致事件前的民調失血趨勢持續發酵。
理論上來說,槍擊案的發生可以從兩個角度拯救拜登的總統提名:第一,如果川普支持率因此大幅上揚,讓民主黨整體認為「換人也救不了」,拜登反而能以「戰略砲灰」的身份存活,為民主黨的長遠未來保存能量,避免可能的明日之星被提早消耗,換句話說,就是在必輸的總統戰場進行犧牲打;第二,雖然機率很低,但理論上來說槍擊案也可能在控槍議題發酵下,讓出身民主黨的拜登支持度回溫,而一旦回升到民主黨認為「選情還有救」的程度,拜登就可能因此保住提名。
但結果證明,前述兩個情境都沒有上演:槍擊案雖激化了輿論博弈、各種陰謀論層出不窮,卻更多是召喚支持者各自歸隊,導致川普與拜登的民調各自小幅波動,沒有暴漲也沒有崩盤,拜登在關鍵搖擺州的支持率則依舊落後川普。於是槍擊案風頭過去不久後,6月以來持續難止的「換拜」聲浪便捲土重來、並且發酵得比之前更厲害,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在內的民主黨高層也紛紛積極動作,更糟的是拜登還不斷重演各種「叫不出名字」的尷尬場面,自然是讓不樂觀的處境更加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