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城火災背後的底層血淚:韓國近年最慘工安意外,為何死者多半是中國朝鮮族?

2024-07-27 13:10

? 人氣

1991年出生的維娜從中國延邊自治州的老家來到首爾工作定居已經10年了。作為時常往來中、韓兩國出差的電商主管,維娜透過微信告訴記者稱,上個月底發生在韓國華城工廠的大火令她跟族人感到心痛,因為死傷者多數是來延邊的老鄉。不幸受波及的老鄉,在韓國辛苦打工的經歷跟長輩相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維娜告訴BBC說,自己也曾是「留守兒童」。

中學時候,維娜的爸媽決計一同到韓國工作,爸爸先讀研究所,媽媽則辛苦地去餐廳打工寄錢回老家,墊付家計。維娜被留在延邊由姥爺及姥姥照顧,直到考大學那一年,媽媽回來陪了她一年再回去首爾。父親在韓國讀完博士班之後,就開始在當地的藥廠工作,擔任研發者,媽媽則可以暫時不用天天去餐廳當服務員。

「經濟上最艱難的時候,我媽媽撐起來我們家。現在我媽媽已經退休了,爸爸也打算幾年後搬回去延邊工作。為什麼?可以說落葉歸根嘛!他們也比較喜歡延邊的天氣!」維娜說。

留在韓國還是返回家鄉?

維娜選擇留在韓國定居。當年來到首爾,維娜是與同為朝鮮族的男友一起過來,雙方家人都在首爾,兩人也決定未來成婚,因此一同搬到韓國與家人團聚。之後,兩人靠著自己努力,慢慢在首爾找到立足之地,生活算過得安定也十分習慣。

移居韓國10年,維娜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非韓國人。她說自己也沒有歸化韓國籍的打算:「我們在韓國沒有話語權,對韓國政治也不感興趣。」

不過,維娜也強調,作為朝鮮族,來到韓國她開始搜羅一些史料及研讀一些書,慢慢了解自己家族及朝鮮族的歷史,「這也是來到韓國這邊才有可能做的事,譬如可以看到一些以前看不到的書或網站」。

她對記者回憶起作為中韓「留守兒童」的經歷,也反思父母那一輩如何在韓國從事「3D工作」是如何不容易,而上個月華城大火又是如何燒毀了許多老鄉的夢想。「我從沒怨過爸媽當時離開我身邊。我現在的幸福都是長輩辛苦付出而來的!」

目前定居在韓國安山市的李女士,便是20多年前就來到韓國打工的第一代朝鮮族移民,同樣來自延邊。李女士向BBC中文解釋,1990年代末,許多東北工廠都關閉了,工作不好找,薪資也低。她下崗後跟先生考慮了很久,覺得為了多賺點錢,給當時還小的兒子未來能有「多一點機會」,最後決計自己一人先到韓國打工,而先生則留在中國繼續教授音樂並陪孩子讀書。

當時韓國三星電子正全力發展業務,需要大量勞工,招聘者來到中國東北延邊,瞄準說著同樣語言的朝鮮族同胞。李女士與丈夫覺得三星薪資福利不錯,跟許多同村老鄉們在當時都飛到韓國三星電子廠工作。李女士說,有些人待了幾年就回中國,也有夫妻一同過來的,但她在三星廠房流水線的工作一做就是20年,雖然辛苦,但薪資不錯,每個月都超過一萬人民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