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城火災背後的底層血淚:韓國近年最慘工安意外,為何死者多半是中國朝鮮族?

2024-07-27 13:10

? 人氣

她說,前幾年她原本想把家人接過來生活,但2019年人在東北的先生卻病倒了。她因此辭去三星工作,飛回延邊照顧先生,但在新冠疫情期間先生仍不敵病魔離世。李女士說,兒子也不想到韓國來,學校畢業後在吉林開了間韓國餐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李女士說,自己習慣了在韓國的生活,疫情後又再次回到韓國工作。

李女士如今在安山一家老人院擔任看護工作,主要照顧失憶或不能自理的長者。她強調,她的工作都是要上夜班,「做三天休一天,或做四休二」。她也承認,這個工作不算輕鬆,但靠著當地朝鮮族社群的支持,上班前都會先與朋友學學樂器或打桌球:「日子還是過得下去的!」

也有人選擇離開韓國。

1992年出生的第三代朝鮮族金夏海告訴BBC,她十年前曾經到首爾工作,但一年多後,她決定離開韓國,即便還有一些親友早已移居到首爾。

來自黑龍江雞西的金夏海說,當時她在首爾一家免稅商店工作,薪資不錯,一個月底薪就有1.3人民幣,加上獎金分成十分令她滿意。她說,當時去韓國工作主要是同為朝鮮族男友家人都搬去了首爾,男友想要多些時間跟家人在一起,因此兩人就決定到了韓國,「其次也是因為韓國的工資水準還是更高一些,也想去工作攢些錢」。

但後來金小姐待了一年半就決定離開韓國了。她說,原因是工作強度太高,「身心俱疲」。「加上家人在中國要開店,有了這契機我便回國了。」她笑著告訴記者。

金夏海現在在山東開設美妝產品的商店,與男友即將成婚,生活安穩。她告訴記者,自從回中國後,她從未後悔當時離開韓國的決定,但每一年也會到韓國玩,同時跟親友見見面。對她來說,到韓國定居或工作早已不在她的人生規劃中。但她也會注意朝鮮族在韓國生活的消息:「畢竟許多親友都在那邊,華城火災對我們朝鮮族來說都很震驚,也很傷心,」金夏海說。

無論走或留,數十萬在韓國的中國朝鮮族已經成為當地勞動力市場不能少的生力軍,他們填補了韓國嚴重的勞動力空缺。甚至有分析稱,10多萬規化為韓國公民的朝鮮族,慢慢影響著韓國政治及社會文化。

鐘擺式朝鮮族群演變史

朝鮮族是中國的一支重要少數民族,根據中國官方統計,其族群規模在中國已經超過170萬,特別分佈在與朝鮮(北韓)接壤的中國東北。目前在韓國的的中國朝鮮族約有65萬人。在日本殖民朝鮮半島及發動太平洋戰爭的過程中,一些朝鮮族人逃避戰亂及饑荒遷移到中國東北。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只有約半數人口回到韓國定居,一半留在中國。

1992年首爾與台灣斷交,並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後,開啟了朝鮮族移居韓國的浪潮。政治因素之外,經濟也是主因。但是,1990年代韓國的移工政策很不完善,許多簽證到期、非法滯留的朝鮮族移工成為了社會問題。韓國政府因此實施了「非法滯留者自願申報(2002年)」、「訪問就業制(2007年)」等簽證制度,開啟朝鮮族合法就業或長期居留之路。

2002年,青瓦台推出讓中國朝鮮族可以在建築業等八個領域合法工作的簽證。特別在護工、清掃以及家政服務等部分服務行業開放給朝鮮族合法就業後,在首爾大林洞、加里峰洞以及京畿道安山市等一帶的中國朝鮮族社群成形。譬如首爾西南大林洞地區60%以上的人口是朝鮮族。

2004年,韓國正式將中國朝鮮族歸入「在外同胞」,給予中國朝鮮族入境者至多三年的「在外同胞簽證」。2024年,韓國的月最低工資達到約10500人民幣。社會學者樸佑告訴BBC說,對於韓國來說,在缺乏勞動力的情況下「優先考慮」的就是那些在中國大陸失業的同胞(朝鮮族)勞動力。對於朝鮮族人來說,韓國也是很具魅力的勞動力市場。這樣他們之間也形成了跨國式的「同胞經濟關係」。

樸佑觀察到,韓國雖然最初將這些移工視作「用過即丟」的勞動力商品,現在則慢慢地將他們融入凖「定居人口」。但在這一變化中相關的法規執行成效幾何、招聘過程公不公平、為勞動者提供了怎麼樣的安全培訓這些問題都還有待觀察。

責任編輯:李岱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