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4日,發生在韓國京畿道華城市一座鋰電池廠的慘烈大火震撼了中韓兩國,這是韓國近年來災情最慘重的工安意外,導致23人喪命,遇難者中17人是來自中國的朝鮮族勞工。
這起悲劇再次暴露了一個特殊群體的處境——他們是數十萬生活工作在韓國的中國公民,但和韓國人同宗同族。
多年來,在傳統目光中,他們來到韓國,大多從事困難、危險及髒污(difficult, dangerous and dirty)的「3D」職業,就像在這次慘劇中喪生的人們一樣。但BBC中文記者在韓國採訪時卻發現,經過數十年的遷徙融合後,年輕一代的中國朝鮮族在這裡的處境已經演變。「在公司上班的白領也很多。」一位來自中國的移工二代告訴記者。
儘管如此,國境兩邊的留守兒童、鐘擺式的跨國生活仍然代表著這個特殊人群的典型經歷,充斥其中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講述著其他人群難以親歷的特別故事。接受記者採訪時,還有人談到了複雜的身份認同。
初到韓國:大多從事3D工作
分析朝鮮族在韓國的的移民歷程,漢城大學社會學者樸佑教授告訴BBC,第一波大量來韓國打工的中國朝鮮族大多數是1990年代以後的失業者。當時中國東北工廠大量關閉導致海量工人下崗:「但(當地)朝鮮族的教育水準非常之高。」
樸教授說,那個年代,中國朝鮮族來韓國打工掙錢,多數從事3D工作,都把錢投資到子女教育身上。這些1970或1980年代出生的子女在中國國內受到良好的教育,後來又到韓國留學。之後,適逢中國市場崛起,這一人群中有的留在韓國,有的回到中國國內,但他們大多從事專業領域工作。面對不同教育及階層背景的朝鮮族移工,以及韓國勞工短缺,韓國政府開設了不同簽證,吸引了不同階層背景的中國朝鮮族來這裡工作。
根據韓國官方統計,自從1992年韓國開放給中國朝鮮族「海外同胞」簽證之後,迄今在韓國正式定居的朝鮮族約有65萬人(不包含來往中韓及持有暫時簽證的朝鮮族)。
年輕一代:「現在白領也很多」
數十年過去,新一代的中國朝鮮族中有人逐漸擺脫長輩過去從事的3D工作,能夠在韓國中產階級及白領勞動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我們父母輩來韓國工作只能做苦力活,男人要去工地搬磚,女人只能去飯店洗碗。但近來在韓國工作的(中國)朝鮮族大部分都是大學畢業,漢語、英語和日語都會,只要沒有地方方言口音,能說標凖的韓國語,跟韓國人溝通基本無障礙,比韓國大學畢業生性價比更高。所以在公司上班的白領也很多。」
在韓朝鮮族第二代維娜(Vina,化名)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