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不必過分期待首長的「MASTER」(師)角色,重點在公行專業

2024-08-03 06:00

? 人氣

健保制度改革不應希冀英明神武的主事者凌空出世,而是以公共行政思維與利害關係人、公民社會共同治理。(示意圖/Pixabay)

健保制度改革不應希冀英明神武的主事者凌空出世,而是以公共行政思維與利害關係人、公民社會共同治理。(示意圖/Pixabay)

2025年我國健保從開辦將滿30年,近兩年來健保政策相關議題也始終是各界關注的焦點,如2024年,為了先滿足各界對於新藥納入健保的期待所推動的新藥暫時性支付,還有病團引領期待的百億癌藥基金等各項在健保藥品納入給付之政策。上述這些僅只是針對新藥部份的兩個次議題,除此之外,尚包含中央健康保險署内部持續推動的資訊系統平台、電子病歷、精準醫療、大家醫計畫、數位醫療等各種不同的政策正在規劃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眾所皆知,健保署自從石(崇良)署長上任以來,為了讓臺灣健保永續經營,在各項預算及資源的有限性下,即積極推動各項健保改革政策。在藥品相關政策上也親力親為,出席各項活動,算是當今各部會首長中,媒體曝光率極高的首長。產業界對於他的行動也給予高度的讚揚。2024年6月在一場數位醫療的研討會上,石署長也主動承擔起自費特材在申請給付面的制度問題,拋出「大家都怕管理,那就由健保署主動來協助建立管理平台號召各縣市一起調整。」的善意。這種主動由中央訂出管理規則再與地方協調的態度,顯現其對健保政策的問題具有主動承擔的跨域合作思維。

從上述健保署的各項政策改革而論,健保政策未來所要解決的制度或健保管理問題早已不再只是像管理一個縣市般的觀點出發。等於,不管是誰,只要換了位置就必須換個腦袋,換的腦袋也不再僅只是被動式的認為這只是管理一家醫院或是一個縣市衛生局。換了腦袋後的角色就必須具有像石署長在今年6月的數位醫療論壇場合上說的「那就由我們健保署主動來與各縣市合作,訂出自費特材的管理原則」。這種由中央主動積極發起,再與各不同利害關係人合作,也是未來幾年,健保議題管理者必須兼具的特質。

本文之所以強調這些乃是,2024年7月31日,媒體報導健保署副署長將由桃園市衛生局長劉宜亷接任,健保署石署長也給予劉先生高度的肯定,並說他是一位「醫法雙修的天才」。我們對於未來,醫法雙修天才可以加入健保改革的行列也給予高度的期待,不過在強調是天才的同時,或許可以對公共行政的專業給予另一種不同的要求。

公共行政出身的學子都很清楚,公共行政四個字的英文翻譯是”public administration”。其中“administer”在英文動詞上是指具有行動、執行完成目標的意味。在醫學上administration也用來解釋給藥途徑(Route of administration)。在意念上有一種醫生把脈解決問題的意涵。不管對公共行政界或是醫藥領域,administration這個字都具有一種對問題提出解方的呼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