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不必過分期待首長的「MASTER」(師)角色,重點在公行專業

2024-08-03 06:00

? 人氣

我國的醫療衛生體系,過去以來,不管從部門的《組織法》或是外界對於醫師救人的角色期待,都對具有醫師身份的人給予高度的期望。會唸書的人在先天上就被認定是一個懂管理也會管理,且各項都全能的人才,這種思維在醫療領域中更是常見。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專業,在這些先天性上對醫師具有高度期待的想像下被邊緣化。當然,公共行政也像「媽媽持家」一樣,因其低調、細瑣與不被注意的特質,讓這些行政管理面的專業無法如醫師角色般被關注。如果某一天,媽媽生病了,這種持家管理的現象才會浮上抬面被關注。「媽媽持家」比不上醫師救人,本身也是一種宿命,但總不能因為這樣的宿命,在本質上忽略了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性。這也是為何強調,即將來臨的健保各項政策事務之推動,都不再僅只是以這種醫師救人的想像來處理。當前的各種政策改革,似乎少了對「公共行政」專業人員的重視與尊重。太期待聖人與天才治國的思維會不會不夠全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不少醫療領域的組織當中,也頗有許多這樣的思維,如某人在專業領域上不足夠擔任其位置,就委派具有醫師身分的人去擔任行政管理職。從公共行政的管理思維看來,管理一詞始終被視為是一種只要任何人承接都可以接得住的位置,缺乏了對公共行政專業人員的尊重。當然,礙於現行衛生醫療體系所訂定的組織法,在考量首長人員皆沒有對公共行政有過任何的期待,先天條件必須是具有醫師執照的人員,這種在認定上就已設好門檻的聘任用條件,當然也就排除了在公共行政管理上有專業的人員。

本文僅就9月即將上任的健保署副署長新聞曝光一事上提出反思,不管是哪一種天才,或具有多少「師」(律師或醫師),這個「師」不全然只是文憑思維。面對所謂公民化、強調民主自由的國家,未來在公共政策上,必須是要以公、私協力的態度與各利害關係人做溝通,在管理上也不能再以過去那般父權思維管理組織。期許,不管是哪一位接任的副手人選,都應在健保事務上抱著開放的心態與不同的專業合作,唯有知道自己哪裡不足,以更虛懷若谷的心態,才能吸收更多的新知,讓健保永續及國家強大。

*作者為研究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