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堵「低價中國車」破壞市場,車主有意見:開放價格競爭,對消費者是好事

2024-08-05 15:32

? 人氣

2017年4月20日,上海車展上汽大通(MAXUS)展位。(美聯社)

2017年4月20日,上海車展上汽大通(MAXUS)展位。(美聯社)

中國車低價傾銷引起全球多個國家警覺,台灣也明文禁止中國車進口,但仍有業者繞過法規,輸入中國製零組件後在台重新組裝銷售。對此,台灣政府8月起推出新規,要求引進中國車款的業者,其零組件自製率需達15%,並將逐年調升至35%。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中華汽車」2022年導入中國品牌「上汽名爵(Morris Garages,MG)」中型休旅車,以低於同級車型的售價在台交出亮眼銷售成績,其市佔率今年1月更突破5%的新高峰。

該公司6月再推出售價僅新台幣99.9萬元(美金3.2萬元)的電動車款,在業界有「價格破壞者」的稱號。

MG原為英國汽車品牌,2007年經上海汽車集團收購成為子品牌。

台灣目前禁止進口中國製整車及車輛底盤,中華汽車因此自中國引進MG整車零組件來台組裝,既避開中國車進口的法規禁令,更無須加徵進口車關稅。

MG「洗產地」惹議

但這種「洗產地」的手法引來業界側目和政治人物的關切。

台灣執政黨民進黨立委王世堅曾批評,「中華汽車」母公司「裕隆」將中國製汽車零組件引進到台灣,再組裝成「偽國產車」,猶如「21世紀木馬屠城記」。

台灣經濟部7月30日也透過新聞稿表示,台灣車商疑有「化整為零」的投機行為,自中國引進整車零組件達95%比例,來台組裝後,形成不公平的價格競爭。

針對法規未對中國汽車零組件進口比例設限的漏洞,台灣政府祭出新規,自8月起,凡是具「中國背景汽車」在台上市,車廠須搭配台灣製零組件,其總值須從上市第一年的15%佔比,提高至上市第二年的25%,上市第三年後,佔35%。

根據台灣主管機關的定義,「中國背景汽車」包括中國汽車品牌、中資與國際合資的汽車品牌、中資併購之國際品牌、中國廠生產的國際汽車品牌。此四大類別皆受台灣新規中在地化供應鏈比重須逐年提高佔比的限制。

美國之音三度致電MG公關,但截止日期前都未獲得回應。

分析家直言,MG抄捷徑、成功打入台灣市場後,已引起關注,台灣政府現祭出的新規不僅劍指MG,也是防塞更多中國車低價傾銷。

台灣新規上路防塞低價中國車破壞市場

在台北的專業車評Shawn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台灣消費者多不青睞純種中國車,但不排斥MG這類被中國車廠併購的歐洲品牌,加上MG的性價比確實比其他台灣製汽車高,自然受消費者歡迎。

Shawn說:「未來可能有更多車廠想要比照MG的這種操作方式,來引進這些(中國)大陸品牌或是(中國)大陸體質(背景)的車輛,那勢必會對台灣既有的汽車生態造成很大的衝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