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冠聰專文:香港備忘錄之1─時代就這樣倒退著

2024-08-10 07:00

? 人氣

作者認為,同樣是面對中國共產黨的威脅,台灣蓬勃的民主是最大的防護和武器。台灣不會成為下一個香港(Studio Incendo@維基百科 CC BY 2.0)

作者認為,同樣是面對中國共產黨的威脅,台灣蓬勃的民主是最大的防護和武器。台灣不會成為下一個香港(Studio Incendo@維基百科 CC BY 2.0)

二○二四年五月三十日,備受關注的國安法初選案判決出爐,十六名不認罪被告當中,有十四位被判「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兩位在被判無罪後立即獲律政司上訴,保釋外出。在初選案判決前,以《港區國安法》控告的案件維持百分之百定罪率,官方挑選欽點的法官完美地配合政權打壓的節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即使這次案件有兩位被告脫罪,卻無人視之為「法治」的勝利;法庭完全採納了政府的說辭,同意這群舉辦、參與二○二○年民主派初選的被告在進入立法會後,將計劃無差別地反對預算案,藉此要脅並癱瘓政府運作、逼迫政府回應「五大訴求」,因而「嚴重干擾、阻撓和破壞港府履行職能」,造成憲政危機。

此等判決的荒謬,恐怕無庸贅言。二○二○年立法會選舉因疫情延誤至二○二一年(其實很可能是政治考量),屆時所有被告都已被還押或保釋外出,根本沒有參與選舉,又談何顛覆?香港的小憲法《基本法》賦予立法會否決財政預算案的權力,而特首亦可以在財政預算案被否決後解散立法會,並申請臨時撥款,以維持政府基本運作。在憲法中已詳細設計的分權制度,確保立法會能有否決財政預算案的權力,依此實行,又談何造成「憲政危機」?

邏輯淺白,但「常理」在當今香港政治,已成奢侈。

這些被拘捕、還押的政治人物,都是香港最知名、優秀,具代表性的民主派。過去數年,我們目睹這些在囚同道一個個被消音:起初他們仍會營運社交媒體,向公眾喊話,亦有些傳媒會轉達家屬親友的話,以及分享被告在獄中的最新狀況,但到了現在大部分被告的社交媒體已經被隱藏或停止營運,再沒有關於他們獄中的新聞消息出現於公共空間。

直至審訊再開,我們才有機會在新聞看見他們的名字。然而,政權將反對聲音消滅於大眾視野的手段,遠不只有阻斷他們與公眾的聯繫。過去數年,在被告由還押中心或監獄運往法庭出席聆訊時,懲教署以訓練有素的方法,阻擋這些被告在交通路途上被拍到容貌的可能──妨礙記者拍攝在囚車中的狀況,在進入法庭的車道架起黑幕以遮蔽被告的身影,或儘量將囚車直接駛入法庭室內。

他們不單希望香港民主派消聲匿跡,更希望他們的名字、容貌,和背後代表的理念,於市民心中消失殆盡。

初選案判決後,熟悉的名字一個個躍上新聞,仍能在香港營運的電視台以近乎沒有評論的方式轉播,其播報內容就如直白陳述一宗發生在山區的汽車失事案一樣,猶如一件對大部分市民都沒有意義的日常新聞,傳播作為第四權的位置已在香港漸漸消失。

假若是在《港區國安法》前的年代,電視台、媒體在判決發生前會籌備特別節目,法律學者和建制派議員會分別陳述雙方觀點,讓市民有更全面的理解。法庭門外會有魚貫人龍,公民黨、民主黨等老牌政黨的旗幟,再加上民陣、支聯會等公民團體的聲援,擠滿了法庭入口門外的空間,讓人數超過半百的記者拍攝。這群記者中,將會有由黎智英先生創立的《蘋果日報》,以及群眾集資支持的《立場新聞》、各個網媒、學生報的記者。判決後,法官的判詞會被各方仔細閱讀、評論,不滿者於時事節目上大聲疾呼,倘若有重大不公,更會有政治組織、政黨舉辦遊行,聲援被捕人士,對抗體制腐敗。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