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大的盧文聰,站在小板凳上炒菜,對他來說太高了的灶台底下燒的是一綑綑乾稻草和曬乾的甘蔗尾,出生於嘉義新港農村的他,爸媽白天都在田裡工作,身為三個孩子中的老大,他得分擔家事,除了餵養雞豬鴨鵝,還得做晚飯,讓晚上才回到家的父母親和年幼的弟妹飽餐。「媽媽教我煮飯、炒菜、煮湯、調味,那時候家裡環境不太好,煮的是地瓜籤飯,炒的是自家種的青菜和絲瓜之類的簡單菜色,很少有機會吃到魚、肉,偶爾有肉類都是媽媽做」。那時他覺得炒菜很好玩,玩得津津有味,也知道責無旁貸,鄰居見這小男生這麼會做飯,都對他刮目相看。
這樣的日子維持了三年,直到盧文聰升小學四年時,舉家搬到嘉義市,父母不再下田,才告一段落,但做菜的天賦似乎已經悄悄被啟發了,他的味覺和嗅覺特別敏銳,北上唸大學時,在幾個男生合租的公寓裡,盧文聰重拾鍋鏟,買菜、做菜跟大家分享,大夥兒叫好之餘都喊他「大廚」,他沒想到,數十年後從職場退休了的自己竟然真的成了大廚。
聆聽趙心屏《人生從此不一樣》podcast專訪盧文聰(約30分鐘)
台大商學系會計組畢業後,盧文聰學以致用進入會計師事務所服務,忙碌的生活並沒有讓他忘記下廚之樂,只要在外嚐到好吃的菜,必定回家如法炮製一番,「基本上調味、配料都可以掌握得八九不離十!」菜燒得好,只要假日都由他負責做菜,逢年過節更非得由他親自掌廚不可,因為家人對外賣的年菜口味總是不滿意,他樂得在廚房盡情揮灑,臉書po出的中西式美味,不論菜色、擺盤都令朋友敲碗垂涎,「我的拿手菜可多了!外婆紅燒肉、番茄牛腩煲、烤羊排、各種魚蝦海鮮…」,還忍不住透露,新冠疫情最嚴重時,不能外出用餐,他為家人一天燒兩餐,連續燒了五百道不重複菜色。
六十歲必須屆齡退休時,盧文聰已是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他早早規畫好退休後要輔導新創事業,加入了「跨境創新創業交流協會」,也報考法律研究所,學習科技法規,並接觸了兩、三家公司,打算至少再工作五年,沒想到計畫趕不上變化,計畫中的事沒有發生。「我遊手好閒了一年多,打球、旅遊…,可是整天吃喝玩樂讓人很不踏實,朋友說,你不是很會做菜?何不成立一家餐飲公司?」
和朋友合資的公司生產冷凍料理包,他拿手的咖哩牛、咖哩雞、外婆紅燒肉、獅子頭…,只要簡單復熱即可上桌,買過的人都肯定,但銷售狀況並不理想。「因為公司小,產品只在自家官網銷售,沒有上架到外面的電商平台;然而知名度不夠,再加上我們用料和製程的嚴格要求,使得代工成本很高,反應在售價就高於市售類似產品,賣得有一搭沒一搭。當時流行虛實整合,和股東討論後,決定開設實體店『聰哥食堂』,利用料理包製作商業簡餐,一方面提高銷售量,另一方面創造流量提高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