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爭議》是不是「女拳手」,到底誰說了算?性別檢測的盲點與爭議

2024-08-08 14:30

? 人氣

巴黎奧運66公斤級8強賽,阿爾及利亞女拳手克莉芙擊敗匈牙利選手哈默里、晉級4強。(美聯社)
巴黎奧運66公斤級8強賽,阿爾及利亞女拳手克莉芙擊敗匈牙利選手哈默里、晉級4強。(美聯社)

然而,10年過去了,睪固酮仍被IBA拿來質疑林郁婷與克莉芙的女性身分。IBA主席克列姆列夫(Umar Kremlev)8月5日在記者會先是聲稱,兩位選手的睪固酮過高,後來又告訴俄羅斯國營媒體塔斯社,IBA當年取消林郁婷與克莉芙的資格,是因為兩人「被證明帶有XY染色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是好幾年前就已破除的迷思,」唐諾利說,「對於仍有體育組織用檢測染色體的方式,排除特定運動員參與女子競賽,我感到震驚。」

林郁婷(紅衣)在女子57公斤級的四強戰擊敗土耳其選手卡拉曼(Esra Yıldız Kahraman)。(中華奧會提供)
林郁婷(紅衣)在女子57公斤級的四強戰擊敗土耳其選手卡拉曼(Esra Yıldız Kahraman)。(中華奧會提供)

唐諾利說,染色體檢測採用的是1960年代引進的巴氏體檢測(Barr body test),而這種檢測方法後來被停用的原因之一,就是發現在罕見案例中,女性體內也可能帶有XY染色體。

一封在2018年由超過兩千名美國科學家連署的公開信也指出,性染色體、生殖器與性別認同之間「關聯複雜且尚未被全盤理解」。信中表示,目前不存在任何基因檢測,可以清楚判定性別。

唐諾利表示,現行體育賽事以二元方式區分性別,但人體比各種檢測標準還要具有多樣性。唐諾利說,能夠判定「是男是女」的檢測「實際上並不存在」。

國際人權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研究員奈特(Kyle Knight)則表示,性別檢測標準武斷,且包含高度爭議的科學方法,以及對於女性特質的刻板印象。「人權觀察」的研究報告指出,性別檢測制度侵害隱私和尊嚴。

除此之外,回顧性別檢測歷史,更有種族和文化議題在其中。

「不夠女性」的亞非選手

1960年代,國際體育組織逐漸建立性別檢測制度,IOC也從1968年冬季奧運起採納實施。當時正值美蘇冷戰,夏季奧運的獎牌數量排名,往往是美國與蘇聯兩國角逐排頭。蘇聯的獎牌數量在1956、1960、1972年居冠,而1976年蒙特婁奧運的排名為蘇聯第一、東德第二,美國屈居老三。

著有《另一種奧運》(The Other Olympians: Fascism, Queerness,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Sports)的歷史研究者華特斯(Michael Waters)表示,美蘇對峙的緊張關係,讓奧運的性別檢測備受矚目。

華特斯告訴DW,歷史上的性別檢測皆針對女性,未見檢測男性的紀錄;而冷戰期間,美國質疑獲獎連連的東歐女選手「太過陽剛」,美國媒體更感到焦慮,進而懷疑這些共產世界的女選手作弊。

英國伯明罕大學科學與醫療史領域副教授亨吉(Vanessa Heggie)的研究也指出,蘇聯與東德女性運動員的戲劇性成就,以及部分運動員不同於西方認知的「女性特質」,導致西方體育組織的擔憂。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