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民觀點:超限又超載的臺灣

2024-08-14 07:00

? 人氣

基隆協和電廠,重油火力發電廠。(資料照,顏麟宇攝)

基隆協和電廠,重油火力發電廠。(資料照,顏麟宇攝)

今年的地球超載日定於8月1日,這意味著全球從今年的1月1日起至8月1日止,地球上的人類已經將地球生態系統內可供的再生資源消耗殆盡了,簡言之,短短7個月內,人類寅吃卯糧的將整年度的資源吃乾抹淨了。根據「全球生態足跡網絡」 (Global Footprint Network,GFN) 的統計顯示,今年的地球超載日比之去年又提前了一天 (2023年為8月2日) 。綜觀這半世紀以來的地球生態,我們可以發現超載現象持續惡化,同時也導致生物多樣性繼續下降,隨之而來的是溫室效應的日漸擴大,極端氣候已成為日常,異常的熱浪、森林火災、乾旱和洪澇等等天災更加速了人類對於食物及能源的競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地球超載日的計算方式是將地球的生態資源量,除以人類的生態足跡 (即人類當年的需求) , 然後乘以一年365天,爰此,每年地球資源超載的日期都不一樣,自1961年起,科學家們以聯合國的統計數據為基礎,長期計算地球超載的情況,因而也得出不同國家的生態超載日,例如今年厄瓜多爾與印尼,他們的生態超載日為11月24日,美國為3月14日,阿聯酋為3月4日,加拿大為3月15日,比利時為3月23日,丹麥為3月16日,瓜地馬拉為10月18日,牙買加為11月12日,韓國為4月4日,根據這些計算,基本上我們也能得出已開發國家的生態超載明顯比開發中國家嚴重。至於臺灣?目前我們並未精準計算臺灣的超載狀況,但一般來說臺灣的生態超載日約莫與韓國雷同,簡言之,臺灣的狀況一樣不容小覷,況且,臺灣的能源短缺可能遠較韓國嚴重,關於此點容後再敘。

地球超載現象之所以急需被關注,也是因為它與「氣候通膨」直接相關,何謂氣候通膨?2022年歐洲中央銀行明確指出,當極端氣候與氣候變遷情況不斷出現時,全球的經濟也會遭受巨大影響,最直接且明顯的現象就是物價高漲,也有歷史學者指出氣候的變化導致許多王朝的覆滅,例如唐朝與明朝皆因無法有效控制饑荒而導致農民起義,饑荒之所以產生是由於氣候因素,然而,當時的氣候因素由於自然因素,這是科學上的問題,但是,近百年來的氣候因素則多半因為人為產生,尤以人類無法控制碳排放為甚。以臺灣為例,臺灣在2023年便發生5件農損超過1億新臺幣的事件,這不僅讓臺灣農民蒙受重大損失,更讓廣大消費者付出更大的購買代價,再根據去年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由於颱風及豪雨的影響,臺灣的物價指數(CPI) 增率漲幅持續擴大,其中又以食物類的漲幅最為明顯,番茄的售價漲幅超過60%,高麗菜則為47%,即使不論這些生硬的統計數字,光從日常生活中也能得知通貨膨漲已經如影隨形,例如過去的燒臘飯盒多半低於90元,現在則高於此價,儘管調薪百分之4,通膨幅度早已超過百分之4,再根據國際上的研究指出,極端氣候與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高溫,未來將使全球食物價格每年增加0.9%至3.3%,其中也包含高溫所導致食物短缺,例如海鮮類的生態資源一方面面臨人類的過度撈捕以至於殆盡,同時也遭受全球暖化的影響面臨物種的滅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