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兩韓與統一願景
朝鮮半島曾有1300年的單一民族國家統一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同盟國蘇聯和美國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接管了朝鮮半島,這最終演變為蘇聯控制北部,美國控制南部,並於1948年在半島南北分別成立了兩個政府。
兩韓在韓戰期間第一次嘗試「武統」,招致血洗山河的惡果。1950年6月25日,北韓軍隊以反擊挑釁為由越過38度線,引發韓戰。美國派兵援助南韓,成功擊退「共產主義入侵」,但在收復漢城後,美國決定北上統一半島,引發中國解放軍跨過鴨綠江參戰。
旨在統一半島的戰爭幾乎釀成世界強權的核戰,並造成至少350萬人喪生、平壤幾乎被美軍夷為平地。1953年7月27日,兩韓簽署停火協議(而非和平協議),意味著兩國仍處於戰爭狀態。至今,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分裂已逾半世紀,但仍有部分民眾期待有朝一日實現統一和民族復興。
在南韓一些樂觀人士的民族復興夢想中,一個自由統一的韓國將整合38度線兩側近8000萬人口,將南方的工業和先進技術與北方尚未開發的大量資源相結合。預計能解決南方目前面臨的經濟和社會難題,而到2055年,統一後的韓國GDP將達到8.7兆美元(約新台幣269兆元),經濟規模超過印度。
南韓打算怎麼統一北韓?
根據南韓憲法第4條規定:「大韓民國嚮往統一,為制訂實行立足於自由民主主義基本秩序的和平統一政策而促進之。」第66條提到:「總統有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神聖義務。」
歷任南韓總統提出了多種和平統一方案,但由於兩韓都希望主導統一進程,雙方常常難以達成共識。唯一一次達成共識是在1990年代冷戰結束之際,北韓對南韓盧泰愚政府提出的《韓民族共同體統一方案》作出積極回應,並於1991年簽下《關於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
《韓民族共同體統一方案》是順應冷戰後時代的和平方案,主要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南北韓和解合作,其次是南北韓聯合,最後是在此基礎上建立統一國家。
然而,迄今經過30多年,國際局勢和兩韓關係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南北韓的政治體制差異極大,對南韓而言,統一意味著由自由民主政體的南方解放北方受難的同胞,而北韓政權的首要目標則是確保自身的長期存續,兩者之間仍無任何共識。
尹錫悅提出的全新統一政策,作為《民族共同體統一方案》之後的最新藍圖和戰略,包括三大統一藍圖、三大推進戰略和七大推進方案。南韓總統辦公室在光復節隔天成立了特別工作小組,以加快推進這些統一戰略的實施。該小組計劃舉辦「北韓人權國際會議」、成立「北韓自由人權基金」,以支持促進北韓居民自由與人權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