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及觀點:烏克蘭、臺灣與當前大國對抗的「絕對國防圈」

2024-08-26 07:00

? 人氣

然而即便有朝鮮擴充導彈、俄中穿越島鏈、伸入遠洋,致使美方需要提出包括彈性反應(Flexible Response)、空海一體戰(AirSea Battle)、濱海作戰團(Marine Littoral Regiment)等新的西太平洋防禦構想與編制,但尚未看到關於美國的條約盟友誓所必守的辯論。然烏克蘭、臺灣在美國防衛圈的角色,則討論多有。美國朝野對援助烏國應出力多少,爭論極多。極端的看法如川普(Donald Trump),其論點無庸贅言。共和黨方面公開認為烏、臺都非條約盟友,但東歐距離美國遠,烏國在地緣與科技上均非至關重要,理應由北約歐洲盟國先出力。但關於歐亞大陸東側的臺灣這邊,恐怕也不是美國直接了斷的「戰略清晰」或「延伸嚇阻」可以處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最近引起新一波關注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一篇題為「臺灣謬誤:美國權力並非繫於單一島嶼」(Taiwan Fallacy: American Power Does Not Hinge on a Single Island)的華府海軍戰爭學院學者專文,即辯稱在新的技術條件下,共軍奪取臺灣並未能真正加固臺灣為中國向太平洋擴張的跳板。反之,沒有臺灣,共軍也已然能威脅美軍,美國與其鄰近臺灣的盟友卻能使登臺共軍易受打擊。言下之意,共軍犯臺應是政治意義大過軍事收益。若然,當政治上的需要極大時,共軍決意進犯,將造成協防的美軍的巨大損失。是以文章建議美、臺應適用「豪豬戰略」,以攻臺損失巨大來嚇阻侵略,並便於美國有餘裕同時應對全球多處威脅。

如果對照川普總統2021年卸任前解密的「美國印太戰略架構」(US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Indo-Pacific)內容,美國核心利益(vital interest)是以實力保衛美國本土與繁榮;印太重要利益(top interests)則是維護本土安全、確保美國優勢(primacy)、同盟體系信用與有效性(cred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以及經濟和軍事力量在當地的通道不受阻礙。而對此目標之挑戰,則是中國在此建立「新的、非自由的勢力範圍」;但臺灣即便在美方的勢力範圍內,但是否是「絕對防衛圈」,答案模糊對華府仍較為有利。

我們無法確知不同時期與技術條件下,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劉華清再到江、胡、習,中方領導人是否有「絕對國防圈」的觀念,以及它的邊界如何變動。美國空軍部長曾在2021年公開擔憂美軍已無法在中國沿岸1,000公里內安全飛行,則似乎暗示前方防線的大約位置。同一年印太司令部則曾提出在第一島鏈部署劍指中國本土的陸基中程飛彈,顯示美方仍在設想如何在中國領海之外,確保所有水域的絕對優勢—回到臺海中線的美國絕對國防圈。但是「絕對國防圈」作為一種地緣政治概念,其規模小於「勢力範圍」,且會依照主客觀條件而變動,則是無庸置疑的。有爭論是一種重要訊號,中小國家決策者不能將之視為靜態不變。

*作者為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