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儀深專文:是主人不是「客人」

2024-09-01 07:00

? 人氣

個人認為本書最精采的部分,是在曾建元訪問紀錄(實是談論乃父曾群芳和他的同志們)的最後,引述(林傳凱轉述的)徐懋德的話說,二二八之後那些反抗的學生們之所以投向共產黨,是因為那是當時他們所能找到的僅有的政治資源,而不是因為他們真有紅色的思想,「他們是灰色的、顏色是駁雜的。」至於曾群芳,雖然符合《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的補償規定,但他不會申請,因為臺灣人並沒有欠他,若要賠償也應該從國民黨和濫權枉法的官員個人財產來賠。作者也觀察到,他父親那一個(戰後臺灣青年)革命世代,想法因為牆裡牆外發生了分歧,牆裡的期望統一、解放臺灣,牆外的已演化為維持現狀派或臺灣獨立派,「我父親認為臺灣人的前途,臺灣人自己要去掌握,不要再祈求外來者來解放我們自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後附帶一提,本人向讀者推薦本書,著重於作者的生命經驗與乃父代表的時代精神,並不是同意或背書所有的歷史敘述,例如書中談到介紹李登輝加入共產黨的,作者說是經濟系學生葉城松,此事李登輝在2002-2004年接受時任國史館館長張炎憲訪問時已經澄清過,若是寫學術論文是應該參照才對。

總而言之,本書可說是曾建元教授多年來自我追尋的軌跡。他從父親的生命史、家族史、姓氏史或氏族史,談到臺灣客家族群史乃至於世界客家史,本書是一連串以個人生命以及客家為中心軸線所展開的關懷紀錄。梁啟超曾說:「國也者,積民而成」。國如此,國史亦是如此。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兩千四百萬民眾的生命史、家族史、族群史,共同積累而成國史。客家人口在臺灣佔比不到五分之一,雖然算是少數族群,但反抗外來政權、建設臺灣與豐富臺灣文化,參與締造了命運共同體,當然是臺灣這塊土地的主人。本書雖然追溯臺灣客家的歷史,必須涵蓋中國原鄉,卻並非意圖強化與中國的連結,而是在臺灣主體性的前提下,從自身出發,將目光逐步延伸以至放眼世界,提供了臺灣歷史深具多元性與包容性的又一例證。以上為個人粗略感想,草草而就,謹以為序。

客家就是我家書封(作者提供)
《客家就是我家》書封。(作者提供)

*作者為國史館館長。本文選自《客家就是我家》(曾建元著)序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