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列愛爾蘭財政預算的官員們,面臨著其他國家夢寐以求的奢侈煩惱:86億歐元(約新台幣3051億元)的預算盈餘,以及比預期成長五倍的GDP。然而,據《金融時報》2日報導,如何處理這筆巨款卻出乎意料地棘手。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是一個「百年一遇」的公共投資機會,呼籲政府將這筆錢投入解決國家當前挑戰,但都柏林當局則主張必須存下來,以備未來不時之需。
愛爾蘭商工總會(IBEC)首席經濟學家布雷迪(Gerard Brady)說:「愛爾蘭的問題不是錢不夠——它有的是錢。問題是如何將這些錢轉化為人們真正需要的實物,對愛爾蘭來說是個大挑戰。」
富裕的愛爾蘭 從「歐洲乞丐」到「凱爾特之虎」
愛爾蘭人口約500萬,曾是歐洲發展最落後的農業國家。1980年代,被《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稱為「歐洲乞丐」。然而,自1990年代以來,愛爾蘭經濟以驚人的速度崛起。該國利用低廉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吸引大型科技公司進駐,並設立金融和外商租稅特區,透過優惠稅率吸引外資。媒體普遍將愛爾蘭的經濟奇蹟稱為「凱爾特之虎」(Celtic Tiger)。
後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導致歐洲多國政府財政急遽惡化,愛爾蘭也深陷債務危機。該國不得不向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歐洲中央銀行尋求財政援助,經歷了緊縮政策,才逐步走出經濟困境,迎來復甦。如今,愛爾蘭經濟成長強勁,在美國《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2023年全球最富裕國家排行榜榮登最富國寶座。
儘管如此,愛爾蘭仍對十多年前的經濟困境心有餘悸,政府在預算編列和支出方面仍然保持謹慎,強調需為未來的年金體系、氣候變遷及基礎建設挑戰進行審慎儲蓄。政府預計,這些收入中有一半是「意外之財」,波動性大,屬於短期性收入,未來可能無法持續成長。為了應對未來的挑戰,政府計劃到2035年將超過1000億歐元的盈餘存入兩個主權基金。
但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現在是進行大規模公共投資的最佳時機,政府應該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而不是讓這筆資金空等,錯失解決基礎設施問題、促進愛爾蘭經濟繁榮的契機。經濟學家麥克威廉姆斯(David McWilliams)表示:「現在是極需公共投資的時刻,這也是一個百年難得的機會,可以從自己的口袋裡掏出所需的資金。」
經濟學家認為,這筆資金可以用於多個方面,包括解決住房危機、改善電網、水資源供應、醫療服務和公共交通等挑戰。尤其在這個人口成長速度遠超住房供應的國家,住房問題尤為緊迫。麥克威廉姆斯批評道,鮮少有國家能擁有如此難得的社會改革機會,卻有人建議不應充分利用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