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做新聞真的很孤獨!」《經濟學人》特派記者告別中國,後繼者到職恐遙遙無期

2024-09-04 16:00

? 人氣

2024年7月,北京的遊客穿著清裝在紫禁城附近拍照。(美聯社)

2024年7月,北京的遊客穿著清裝在紫禁城附近拍照。(美聯社)

隨著中國對外國媒體的態度近年日趨嚴厲,越來越多的西方特派員選擇離開這個曾經充滿機遇的新聞採訪地點。《經濟學人》北京分社局長大衛·雷尼在其告別專欄中感慨道:「在中國,採訪已成為一項令人震驚的孤獨事業。」

53歲的雷尼(David Rennie)有個中文名字「任大偉」,他在2018年5月來到北京後,在《經濟學人》發表了220篇名為「茶館」(Chaguan)的專欄文章。作爲英國海外情報局(MI6)前局長之子,他早在1998至2002年的江澤民時代就以英國《每日電訊報》特派員的身份派駐北京,也是西方知名的中國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任大偉去年因為在中國採訪方面的卓越貢獻,獲得美國亞洲協會頒發的奧斯本·艾略特獎(Osborn Elliott Prize)。他在2018年9月的第一篇「茶館」專欄中,任大偉寫道:「茶館不只是買酒的地方,它們更代表一種珍貴的東西:一個公共但不受國家控制的空間,公民可以說話、傾聽、感動、找工作、做交易或尋求慰藉,或只是閒晃一會兒。」

「儘管政府如今有所控制,但這種精神仍可在網上或「打工經濟」中找到。當公民團體伸張不公,就能看到這種精神,他們對官員表現出既不信任又信任的複雜心態,他們尋求官員的幫助,同時又懷疑官員的能力。」任大偉將他的「茶館」專欄定為成「報導中國的社會、經濟和文化」,並且自認是茶館裡的「茶博士」(中國對茶館服務員的別稱,也是唐德宗對陸羽的尊稱),要為造訪茶館的讀者耐心服務。

「茶博士」最後看到些什麼

他在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專欄中指出:「中國將所有外國的批評都視為攻擊。」更令人擔憂的是,接替他的繼任者至今仍未獲得簽證,導致廣受歡迎的「茶館」專欄必須暫停連載。直到另一名《經濟學人》的記者能像他一樣獲得簽證,在擁擠的臥舖火車與北京的權力大廳直接進行採訪。

任大偉在這篇告別中國的專欄中寫道:「自從本專欄於2018年9月推出以來,『世界該欽佩還是畏懼中國的治理模式』這個問題變得更加緊迫,因為習近平宣布中國「是時候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了。

任大偉說,在派駐北京的六年半時間裡,他目睹了中美關係已告崩潰,全球則被分裂成相互對立的陣營,即使其他國家堅稱無意選邊站也無濟於事。任大偉認為美中關係的對立令人憂心,而雙方都有自己合理的邏輯:

在美國看來,習近平的言行舉止都透露出一種野心,中國想要重塑世界秩序,挑戰或重新定義任何可能遏制其崛起的規範和規則;對中國而言,他們也完全有理由對華府兩黨達成的新共識感到恐懼,因為美國政界正試圖延緩或阻止中國可能危及美國國安的任何領域取得進步—「直截了當地說,中國和美國是兩個野心互不相容的大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