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的「指示」引發東京激烈反應
在擔任法國經濟財政部長任內,就努力要促成雷諾完全合併日產汽車的馬克宏(Emmanuel Macron)2017年當上總統,他更積極地要促成這個「完全合併」的結果,由於戈恩的職位在2018年進行換約,馬克宏政府明確地要求戈恩換約後必須讓雷諾和日產的關係「不能再走回頭路」(還記得法國政府是雷諾最大股東、雷諾又是日產汽車最大股東嗎)。這個要求引發了日產汽車和日本政府的擔心,終於以粗暴的手段逮捕戈恩這個(他們自認為的)法國最強的「合併殺器」。
戈恩被捕後,讓日產和雷諾都不得不選出新的領導人,然後日產汽車的銷售和營收都開始一落千丈,沒幾年就又變成「沒啥賺頭」的爛公司了。當然因為掌控日產股票產生的股東權益,已經成為雷諾收益的極大一塊,現在這一塊萎縮了,雷諾也不可能太好過。
更重要的是,這兩個汽車集團在戈恩的掌舵之下,2016年才又把日本另一家較小的汽車集團三菱併入,而在2017年讓聯盟的汽車銷售輛數破千萬輛來到世界第一的地位。這一切在戈恩被捕後,猶如南柯一夢,這個聯盟集團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2020年銷售衰退幅度比主要對手豐田和福斯更大,因此離開「千萬輛俱樂部」跌到全球第三,直到去年都未能離開這個位置。
當高收入成為一種罪狀
雖然說在日本和法國兩國把雷諾-日產聯盟未來走向視為國家等級的鬥爭下,戈恩被排除是必然發生的結果,但挑一個能說服大眾的藉口還是很重要的,畢竟戈恩在日本可是扮演「日版艾科卡(Lee Iacocca,1980年代協助克萊斯勒汽車起死回生、被美國人視為英雄)」的英雄角色,日本司法系統選上的是戈恩的薪酬問題。
不管是日產汽車或雷諾汽車,給公司執行長的薪資都遠不如他們在美國的同業。原因很簡單,日本企業受政府扶持(干預)甚深,日本人會覺得一家公司能成長是全體國民共同努力的成果(事實上張忠謀擔任台積電董事長的薪酬也遠不及他國同業);而雷諾是法國政府的「公股企業」,給執行長太多薪水,恐怕還會引起左右矛盾那種政治風暴。
但戈恩成功讓日產汽車起死回生後,還促成了雷諾-日產-三菱汽車同盟成為世界第一,早就是全球汽車業人力市場炙手可熱的人才,事實上當時經營零零落落的美國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都開出高薪要挖腳戈恩,只是戈恩不想放棄「第一個跨洲組成汽車公司聯盟成功者」的頭銜──過去這類嘗試並沒有成功的例子,拒絕了這些邀約。
問題是戈恩雖然續留雷諾-日產-三菱汽車同盟,卻沒想要放棄自己應得的薪資,而日產汽車也不至於白目地認為人家有義務跟你「共體時艱」降薪以求,於是開始想方設法把帳面上和通用汽車、福特出價的差距補給戈恩,這些手法後來被日本司法系統認定非法,成為控告戈恩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