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高峰論壇》退休後反悶出病?北市聯醫邱智強:遠離三高顧好大腦,才能健康老化

2024-09-10 16:20

? 人氣

邱智強醫師以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Erikson《生命週期完成式》書中概念來鼓勵年長者,透過豐富的歷程啟發及整合自我,老年同樣也可以是一段優雅的旅程。(圖片來源:風傳媒)

邱智強醫師以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Erikson《生命週期完成式》書中概念來鼓勵年長者,透過豐富的歷程啟發及整合自我,老年同樣也可以是一段優雅的旅程。(圖片來源:風傳媒)

隨著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為數越來越多的長輩們,面臨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種挑戰。《風傳媒》5日舉辦「2024好好退休論壇《退休・活更好》」,邀請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詹鼎正,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醫療副院長邱智強,及「郝聲音」Podcast主持人郝旭烈等專家發表專題演講,其中,邱智強特地分享民眾應如何覺察、預防和治療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疾病,他特別呼籲大家,更關注老年憂鬱症的發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退休並不必然導致憂鬱。研究顯示,自願退休的人反而較少出現憂鬱症狀」,邱智強指出。然而,退休確實是人生重要轉折點,停下數十年的習慣,自然需要相當時間的心理調適。邱智強因此建議,退休前後是預防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時期,應該從退休前就及早著手、漸漸調整生活型態和社會角色,並且觀察自己的身心狀態,若能多和親友保持良好聯繫,十分有助於維持心理健康。 

老年憂鬱症被誤診風險高,行為變化是典型徵兆

老年憂鬱症常被忽視或誤診。邱智強解釋,許多老年人不會直接表達情緒低落,而是以身體症狀如疼痛、失眠等方式呈現。因此,家人和照顧者需要特別留意老人的行為變化,如突然變得易怒、經常抱怨身體不適等,都有可能是老年憂鬱症的表現。 

邱智強呼籲,老年憂鬱症可以被有效治療,只需要注意劑量的調整,以藥物治療對老年人的效果與年輕人相當。此外,心理治療對老年人也同樣有效。除了傳統的抗憂鬱藥物,邱智強提到現在還有新的治療方法,如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可以輔助憂鬱症的治療。對於患有心血管疾病等共病的患者,若擔心用藥導致交互作用,rTMS是值得嘗試的療法。他發現,很多時候老年人的抗憂鬱劑劑量使用不足,導致治療效果不佳,因此適時對病患調整劑量其實非常重要,民眾和病患本身千萬不可忌諱就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副院長邱智強醫師近期接受《風傳媒》專訪,表示老年帶來的問題除生理疾病及失智等問題,心理層面的孤寂議題更不可忽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副院長邱智強醫師近期接受《風傳媒》專訪,表示老年帶來的問題除生理疾病及失智等問題,心理層面的孤寂議題更不可忽略。

陪伴老年憂鬱要極大耐心、同理心,照顧者自身健康同樣重要

邱智強提醒,家屬和照顧者陪伴老年憂鬱症患者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同理心。他建議,最重要的是以傾聽態度陪伴老人,不需要對其意見急於建議或嘗試解決,單純的傾聽就能給予老人充分支持。同時,家屬應該鼓勵老人接受專業治療,並協助他們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參與社交活動。邱智強也不忘提醒,照顧者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樣重要,他們更應該適時尋求支援和休息,避免自己也連帶病倒。 

預防老年心理疾病的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地中海飲食、規律運動、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社交活動和參與社區事務也能促進心理健康。邱智強特別提到,退休後培養新興趣、持續學習,以及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繫都很重要。 

最後,邱智強談到了每個人步入老年時的心理任務─自我整合。邱智強解釋所謂自我整合包括接受生命有限、處理依賴感,以及面對最終的死亡。他鼓勵老年人培養解決問題的智慧,整合生命經驗的能力,以及接受社會多元面向的能力。 

藉由及早覺察、預防和適當治療,以及家人和社會的支持,老年人可能罹患老年憂鬱症,但仍可以安享晚年。隨著社會邁向超高齡化,老年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受到重視,家庭照顧者和社會各界的齊心協力,有助於守護長者的身心健康。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