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如火如荼進行中,在相互廝殺的刀光劍影中,看到民主政治輝煌的光輝,也看到民主政治陰暗的黑影。民主可堪頌揚之處不少,但不應將其優點絕對化,也要看他虛妄不實、增強對立、鼓動煽惑的陰暗面。
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一方面是民主光輝的展現,一方面也是民主病症的暴露。川普在佛羅里達州的高爾夫球俱樂部遭遇了一場驚險的暗殺事件,這是他第二度遭受暗殺,反映了當前美國政治環境中的高度仇恨與分裂。嫌犯行凶動機尚未完全釐清,但他先前曾多次在社群媒體上表達對川普的不滿,希望他的政治生涯早日結束。
事件發生後,逃過一劫的川普迅速發表聲明,譴責拜登總統和賀錦麗指他「威脅美國民主」的言詞挑起殺機。川普之言並非完全無的放矢,但攻擊對手及美國政治菁英使用語言的暴烈程度,誰比得過川普?他如斯行事已逾八年,所製造的仇恨情緒又有誰能比?
民主政治少不了競爭與對立,競爭越久,對立越甚,仇恨越深。美國政治兩黨對立已到互不相容程度,民眾也被一分為二,相互仇視。台灣不也是如此?人家藍紅對立結仇,我們藍綠對立不共載天,撕裂程度不分軒輊。
政治被政黨鬥爭席捲,社會被鷸蚌相爭分化,永無寧日,導致折衷妥協空間蕩然無存,完全背離民主的基本理念。當前美國政治極度兩極分化,選民的情緒對峙劇烈,台灣亦然。川普兩度險遭暗殺並非孤立現象,在過去數年,針對政治領袖的暴力事件實際上已有增長。美國政治環境的高度對立和仇恨言論的氾濫,無疑助長了這類事件的發生;所以,這不僅僅是一次針對個人的暗殺未遂,而是美國整體政治環境日益惡化的縮影。
台灣雖尚未出現暗殺政治人物的暴行,但政治對立的尖銳及語言暴力的氾濫,已到相互敵視對方、彼此互為寇仇的地步。從政治人物到名嘴、網紅、網友,所發表的仇恨性語言像空氣中的浮塵一樣,無所不在,民眾也無所逃遁。美國許多極端分子通過網路散播激進言論,並通過這些平台煽動暴力行為,政黨和政客開風氣之先,川普的政治風格和言辭激烈滿載仇恨,其支持者和反對者之間對立鮮明,將仇恨體現在日常的社會對話和衝突中,加劇了美國內部的分裂,進一步引發暴力風險。
根據非政府組織「反暴力計劃」(Violence Prevention Project)的數據,僅2022年,美國就有超過1200起與政治相關的暴力威脅被提報,可見社會中源自政黨鬥爭而普遍存在分裂與仇恨。社群媒體的普及和濫用,使得這些情緒迅速而廣泛蔓延,許多網民利用平台發布煽動性言論,甚至鼓吹暴力行為。台灣網路的暴力鼓動程度略好於美國,但已使衝突與施暴的動能趨於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