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黃金必須先從人類文明世界的貨幣制度說起。
最早的貨幣銀本位做為金融貨幣制度是現代國際貿易的基礎。在歐洲從拜占庭帝國滅亡(15世紀中葉)開始直到19世紀初,基本上歐洲都是使用銀本位制度。 16世紀在南美洲西班牙帝國殖民地發現波托西銀礦,西班牙大量鑄造銀幣,稱為比索(Peso),由於一比索等於八個皇冠幣的價值,也因此稱為八片幣(Pieces of eight),自此銀幣成為這四百年間國際貿易通用的貨幣。中國自漢代開始製造不少銀錠,但作為流通貨幣是由宋朝開始 (當時已經出現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稱為交子)。在元朝時流行銀製元寶,明朝時因為和西班牙、葡萄牙貿易,銀幣大量流通,也使中國成為使用銀本位的國家。
1704年開始,英國殖民地與西班牙殖民地開始鑄造及使用金幣。1717年,當時任職英國皇家鑄幣局總監的艾薩克·牛頓制定金、銀和當時英國錢幣(mint)的兌換比率,至此大英帝國實際上便以黃金作為貨幣標準。拿破崙戰爭以後,英國開始鑄造金幣並在1821年正式確立使用金本位制度。1873年德意志帝國開始鑄造馬克金幣,同年美國實質上採用金本位,之後的35年各國逐漸轉用金本位制度。
回顧歷史,真金白銀一直都是貨幣的代名詞,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金銀價比在承平時代基本上穩定在1:16 (其實忠實反映了地球的黃金白銀儲量比大約是1:17) ;少數動盪時期黃金更加值錢升值到1:30 左右。在中國,自明代以來,便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銀貨幣國,歐洲人將從中南美洲發現的大量白銀運到中國,以換取絲綢茶葉與瓷器,四百年來,累計總數估計達到4.8萬噸白銀。一直到清末歐美國家決定通過鴉片貿易與侵華戰爭等方式,將世界上作為主要交易貨幣的最大擁有國的中國的白銀洗劫一空,清末五十年間,光是簽訂的各式不平等條款,累計賠款就高達四萬噸白銀。而中國的銀本位貨幣制度也在清末被西方列強徹底摧毀。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強國,透過44個國家參與的布萊敦森林協議 (Bretton Woods Agreements)建立一個將世界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再由美元與黃金掛鉤的方式,建立美元-黃金本位制度。
1971年8月,因為美國經濟開始陷入低迷,尼克森總統突然宣佈停止黃金與美元的兌換 (肇因於各國開始以1盎司35美元兌換黃金運回國內,美國的黃金儲備大量外流),為金本位制度畫上句號。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現在的世界經濟規模過於龐大,想運用黃金來保證紙幣的信用,數量已經遠遠不夠,也因此全世界各國目前的貨幣制度都是法定貨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