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超觀點:中國大陸削蘋果策略能報復美國嗎?

2018-10-06 06:50

? 人氣

此外,中方還要擔心美方採取類似的報復。從中興通訊的案例觀之,大陸的高科技產業高度仰賴美國的關鍵零組件。由於中興通訊案被查獲違反戰略性高科技貨品的管制,將商品銷售至伊朗與北韓等國,先以高額的罰款與美國和解,後又不遵守其承諾的和解條件,因而被處以七年內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出口任何技術及貨品,這對高度仰賴大量美國零組件與軟體的中興而言,形同被判處死刑。若是美方回敬禁售美國科技產品至大陸,大陸許多科技產業將為之停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代工廠規劃分散生產據點 衝擊世界工廠地位

更值得注意的是,未來的美方關稅衝擊。原先本次二千億美元商品清單中包含智慧型手錶和無線耳機,讓熱賣的Apple Watch與AirPods受到波及,所幸在蘋果極力奔走遊說下,將二者剃除。然而,在中方轉趨保守,拒絕與美方談判,川普總統有可能繼續對中方施壓,進而推出新一輪2,670億規模的加稅方案。如此一來,非但智慧型手錶和無線耳機被納入,連占蘋果總營收達高達三分之二的iPhone亦無法幸免於難,都將面臨提高10-25%的關稅。根據媒體引述蘋果供應鏈高層的推測,在高額關稅的影響之下,每組裝一支iPhone的成本就要增加150美元。身為蘋果重要供應鏈的台商影響可見一斑,尤其對蘋果商品主要代工大廠鴻海、和碩、廣達、仁寶、緯創及英業達的衝擊更是劇烈。

即使中共真正採取此一極端報復的可能性極低,但是這樣的恐嚇,已經對許多國際企業感到憂心,已經開始規劃第二生產據點,萬一中美貿易戰升高,美國企業成為祭品時,仍有取代方案。川普不斷呼籲蘋果應回到美國本土生產,並對鴻海提供不少優惠方案,市場傳言鴻海已經在美國規劃二個生產據點,未來可能作為蘋果商品的組裝基地。由於美國人工昂貴、基層技術勞工缺乏以及相關供應鏈無法配合,現階段將蘋果產品回到美國生產難度頗高,故應該只是市場推測。短期比較可能的做法,是在大陸以外的現有生產據點規劃替代產線,可能性較高。無論是應蘋果公司(或其他外商)的要求抑或自身風險分散的考量,包含東南亞、台灣、墨西哥、東歐等地,都已經有代工廠正在考慮重啟或擴大生產據點,未來都可能取代大陸產線,作為銷往美國的生產基地。

原本對FII掛牌與鴻海股價信心滿滿的郭台銘,應該頗為苦惱。(郭晉瑋攝)
市場傳言鴻海已經在美國規劃二個生產據點,未來可能作為蘋果商品的組裝基地。(資料照,郭晉瑋攝)

事實上,中國的蘋果供應鏈亦在縮減中,蘋果三月公佈全球200大供應鏈名單,其中大陸廠商由26減少為21家,較去年減少5家(台灣企業數則從去年39家增至今年42家),而且這些產品並非無可取代性,相信經過此一事件後,蘋果將會提高政治風險意識,加速佈局第二供應鏈,減少政治干擾,降低對中國大陸產業的高度依賴。未來無論生產基地移出大陸,或是縮減大陸供應鏈,中國大陸世界工廠的地位都將受到挑戰。

政府應全力吸引台商回流

當前因各種因素蘋果多數產品仍難以回到美國生產,惟蘋果並未放棄這種可能,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機器人取代人工日益普及,無人工廠快速發展,川普的「美國製造」美夢可能性逐漸提高。反觀台灣政府卻未因應此一趨勢,無法讓外移的台商回流。台灣擁有極佳的人力素質,科技產業在世界上居重要的地位,供應鏈也相對完整,盼政府能趁產業據點重新洗牌之際,及早提出相應措施,協助回台企業解決各項投資障礙,吸引台商回流,將有可能再創台灣科技產業榮景。 

*作者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