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國多箭齊發大送金,短多長看財政政策

2024-09-30 07:20

? 人氣

此外,還將存量房貸利率降至新發放貸款利率的附近─這等於協助已購屋、正在背房貸者,在景氣下滑之際,消極面是減少違約出現,積極面是減少購屋家庭利息支出與負擔,預售1年減少家庭1500億人民幣的利息支出,有助提振民間消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至於外界最關心的是效果問題。如果從政策宣布後股市大漲回應來看,這個超乎外界預期的政策,是受到市場肯定與期待。不過,這樣還遠遠不夠,因為市場漲跌變化,如果後續效果不夠彰顯、又無進一步的刺激措施來延續效果,就可能淪為短暫、甚至得的利多上揚而已。

未來更重要的還是要看實體經濟面的後續情況。一個是如果這些金融刺激能灰復更提振民間信心、並反映在實體經濟面的消費、投資、購屋等,則效果即可延續擴大,把經濟拉回正軌。另一個是看政府接下來的財政政策配合情況,某個角度而言,這可能更重要又關鍵。

如果觀察2008年金融海嘯、及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時美國的作法可以看出,聯準會的強力金融手段,(降息到零利率、釋出大量流動性、QE、大手筆購債)是危機到來立即出手的「基本款」,但接著也有有強而有力的財政政策跟,才能發揮更大的效果。

而金融海嘯後歐巴馬政府的財政措施,因受到共和黨的阻撓導致規模太小,終而效果不彰,美國經濟也歷經數年後才逐漸恢復元氣。相較之下,新冠後從川普到拜登接續祭出龐大的財政政策(包括大手筆發支票給家庭),讓美國經濟快速恢復、失業率只花1年左右就從最高14%多降回4%左右,最後甚至還「經濟過熱」引發通膨。中國在金融海嘯時也是靠4兆人民幣的強大財政政策過關,事後回顧雖看到其後遺症,但財政政策的重要與效果由此可見。

更且中國要靠出口催動經濟引擎風險高又不實際,中美貿易戰方興未艾、中歐貿易亦有往保護主義方向前進的傾向,甚至在美國敲鑼打鼓宣傳中國「生產過剩出口」後,可能讓中國出口受到更多國家保護主義的阻擋。出口當然還是很重要,但單要靠擴大出口拉抬經濟已不可能,國內的財政政策、消費都要上去才可能。

面對經濟或金融危機時,「自古以來」的明訓是:寧可作超過、不可作不夠。中國一口氣「射17支箭」的金融刺激措施,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外界評為「短多長空」─只要錢夠又有到位,短多是必然,至於長是空是多則未必,要視情況而定,最重要的是後續的財政政策必須儘快跟上、規模也要夠大,如此則中國經濟有望脫離這2年多浮沈不定的「平庸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