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低迷、「不上不下」的中國經濟,一直是儎關注焦點,上週中國政府終於出手,而且號稱大手筆的射出「17支箭」,其力道與面相之廣都超乎外界預料。
這次中國官方端出的利多政策,算是相當罕見的由「金融3巨頭」:中國人民銀行(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等3單位首長聯手召開誰會宣布,可見其政策涵蓋之廣與慎重其事的態度。這些政策大致上可分幾個面相,第一個是整體金融面相部份,主要就是降準(存款準備率)、降息(0.2個百分點);第二部份是針對房市的5項政策,第三部份則是針對資本市場(股市);第四部份則是針對金融機構銀行的措施。
雖然項目分散在不同領域、多達十多項目,但整體綜合來看、一言以蔽之:就是錢、更多錢、更多更多錢。至於是否能達到刺激、甚至挽救中國經濟的目標?如果後續的財政政策跟上來,應該有希望。
從2020年到2022年的新冠疫情,歷經近3年艱辛的清零政策,2022年底前結束清零後,外界多對中國經濟充滿期待,但近2年下來,中國經濟基本上是陷入困境,經濟數據與指標─無論是每季成長率、進出口數字到投資消費、工業生產、甚至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幾乎都是起伏不定、時好時壞。
以成長率而言,第2季成長率4.7%,既低於第1季的5.3%又遜於預期,全年官方的目標與預估為5%左右,這也比去年全年5.2%的成長低,更重要的是:各經濟預測單位持續下修預測值,從4.5-4.7%不等,明年的預測值又更低於今年了。
外界一直觀察、也期待北京能祭出刺激經濟措施,原本「寄希望於」7月召開的三中全會,但會中並未提出刺激政策,這次3個金融主管機構聯手出擊,才帶來這雙出乎外界意料的刺激政策。
分析相關的政策,既然由金融主管單位擬定,核心與目標理所當然就是放錢刺激經濟,如降準、降息,就向市場注入超過1兆人民幣以上的資金;那2項號稱首創的支持資本市場措施(互換機制、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等),其實有點類似美國聯準會的購債政策,算是大手筆的注入現金、為市場增加流動性,號稱可以為市場注入8000億人民幣的動能。
而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適當放寬股權投資金額和比例限制、優化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政策等,也是增加銀行貸款能量、並向市場放錢的措施,只是主要對象是實體經濟中的企業。
而由於房市的低迷是這波中國經濟萎靡不振的主因之一,因此5項與房市有關的措施特別值得注意。這些措施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為房市注入更多活水、資金,如放寬頭期款比例(消費者面相),或是優化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來加速去庫存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