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政75週年:2027、2035、2049,這三年對中國有何特殊意義?

2024-10-01 10:50

? 人氣

但這並沒有打消美軍的疑慮。最近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莉薩·弗蘭凱蒂發佈《美國海軍作戰導航計劃》,為提高艦隊戰備水準的全面戰略指導,尤其要優先提高2027年前應對與中國潛在衝突的戰備水準,以針對中國在2027 年前入侵台灣的計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採訪中,不同背景的三位專家都認為,2027年解放軍不會進攻台灣,原因來自意願、能力和風險三個方面。

「2027年時間點是關於客觀上的攻台能力,而非主觀上的攻台意願。」宋文笛表示,2027年具備攻台能力,不是輕而易舉必然實現,而需要努力爭取才有機率達成目標,而免強達標和富有餘裕,境界大不同,在發展出高度可容錯性的實力之前,北京缺乏誘因輕易涉險豪賭。

歐洲的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分析員宋高祖(Claus Soong)也持類似觀點,他認為,鑒於經濟下滑、國際環境惡化,統一台灣可能不是習近平的首要任務,除非有極大勝算,否則北京不會輕易入侵台灣。

「美國嚴格遏制和經濟結構性衰退,2027中國是否能具備入侵台灣所需的軍事能力是個問題。」宋高祖進一步闡釋稱,中國經濟與全球緊密相連,而經濟好壞對社會穩定至關重要,這種依賴性限制了中國發動戰爭的能力,也限制了中國面對禁運、封鎖,以及承擔脫鉤後果的能力。

在戰術層面,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研究員宋文笛認為,解放軍面臨兩棲登陸作戰的複雜性,還有海上運兵能力不足問題;高敬文則表示,中國當前沒有組織登陸作戰的能力,封鎖更可行,因此也更有可能。

而最大的風險可能來自戰略層面。宋高祖表示,一場對台灣的長期戰爭或失敗,會給中國的黨國(Party State)體制帶來風險,危及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經濟成就,甚至是政權之存續。

位於巴黎的亞洲中心(Asia Centre)研究院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稱,任何針對台灣的戰爭行為都可能引發美國的反應和干預,並有可能使衝突核武化,從而迫使雙方在開戰前三思而後行。「事實上,核武器是和平的因素,而不是戰爭的因素」。

2035年:習近平專屬時間

中共建政以來,習慣於設置各類時間節點,近至三年之後,遠至100年後。習近平上台後,也設置了一個新的時間節點——2035年。

其背後的邏輯是——鄧小平時代,中共從階級鬥爭轉向經濟建設,目標實現現代化,隨後逐步形成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即在2021年中共建黨100週年時,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在2049年「新中國成立100週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