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建政75週年:2027、2035、2049,這三年對中國有何特殊意義?

2024-10-01 10:50

? 人氣

2024年4月11日,一名男子從北京的胡同裡走出來,一旁是毛澤東畫像。(美聯社)

2024年4月11日,一名男子從北京的胡同裡走出來,一旁是毛澤東畫像。(美聯社)

10月1日,中共建政75週年,距離2049年這個「百年奮鬥目標」還有25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共體系中,「計劃」之手無處不在,慣於設置各種時間點,比如「第十四個五年計劃」、「2035年遠景規劃」,最近的是「2029年前實現二十屆三中全會改革目標」。

但展望未來25年,三個年份反覆湧現:2027年、2035年和2049年。他們各自被中共賦予了目標和意涵,但實現起來也非易事,有的甚至挑戰嚴峻。

在中國「國慶」之際,BBC中文對其梳理,邀請專家一起剖析:2027年中共會進攻台灣嗎?2035年習近平會退休嗎?2049年中國能成為現代化強國嗎?

2027年:會不會攻台灣?

8月7日,台灣士兵在台中沿海地區部署M109美製自行榴彈炮進行實彈炮兵訓練
台灣士兵在台中沿海地區部署M109美製自行榴彈炮進行實彈炮兵訓練(2024年8月7日)。

2027年最顯著的意義,寓於歷史之中——1927年2萬餘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起義,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正式成立,此後8月1日為建軍節,2027年即為建軍100週年。

對於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而言,2027年是一個「建功立業」的絕佳節點,8月慶祝100週年建軍節後,10月召開「二十一大」,可能開啟習近平第四個五年任期。如果「二十一大」前,能取得重要的歷史功績,那麼第四任期或面臨更少阻力。

類似劇情其實已經上演過,2015年習近平推動規模宏大的「脫貧攻堅」,使他可以在2021年7月1日中共建黨100週年時宣佈,中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一年之後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突破慣例,開啟第三任期。

實際上,習近平確實在反覆強調2027年的重要性,稱要「到2027年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全面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戰略能力」。

與此同時,台海形勢不斷惡化,解放軍「環台軍演」的規模愈大、頻次愈密,直至兩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lip Davidson)和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先後在國會聽證會上強調,中國將在2027年之前完成具備武力侵台的準備。讓「2027年攻台」之輪甚囂塵上。

此後有更多跡象在印證這種準備,比如中國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佈「79號文件」,要求金融、能源等行業的國有企業在2027年之前更換IT系統中的外國軟體;再比如,2024年是中國國防開支連續第三年增加7%以上,超過GDP增速。

「2027年攻台」在紛繁的討論聲中,似乎正從猜想慢慢變成現實。以至於拜登在舊金山向習近平求證。會談後,有媒體援引美國官員稱,當時習近平否認了「2027年攻台」說法,稱沒有人向他提過這種計劃,而且回應時「似乎帶著一絲惱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