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不要像他們一樣─史學家考特金對開放社會的建議

2024-10-21 05:50

? 人氣

第三,《史達林傳》的主角當然是史達林這個人,但考特金對史達林的交代,一開始並沒有從他的家庭背景、出生與童年出發,反而先說明了史達林出生與成長的大時代背景,那就是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 1815-1898)統一了德國及日本的明治維新。考特金之所以如此做的理由,是基於由此我們才比較能了解俄國在19世紀末葉的處境及形塑史達林一生的地緣政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史達林(右)與赫魯雪夫(中),攝於1930年代(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史達林(右)與赫魯雪夫(中),攝於1930年代(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第四,由於史達林的凶殘極權及殺人如麻(史家估計,因他而死的人高達千萬以上),一般西方人多視他為道德的惡魔,也因此對史達林如何從一個出生於邊遠小鎮、家世背景平凡、甚至不是俄羅斯人的狀況下(史達林是今天喬治亞共和國的人,喬治亞語和俄語完全不同),逐漸蛻變成為全世界領土最大國家的獨裁者,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考特金在他的講演中特別強調,史達林在他的兒少青春歲月中,與常人並無不同,更是老師心目中的乖學生,之所以成為千夫所指的殺人魔,主要是體制運作中的權力爭奪,堆疊出了他後來的人格。史達林並不是天生的惡魔;考特金對史達林有中立客觀的理解。

第五,考特金三巨冊《史達林傳》的研究取向也值得一提。根據他的自述,他在博士生的初期本來從事中歐史的研究,但在一次與後現代主義思想家傅科(Michel Foucault)的談話中,傅科提到他可以從權力的觀點來研究歷史。他接受了傅科的建議,於是以權力取得、權力運作、及權力如何影響人心和人際關係作為出發點,來探討歷史洪流中的人、事、物。考特金的研究可說是後現代思潮運用於歷史研究上的成果。

由於對專制獨裁政權的了解,考特金在許多談話中不時流露出對民主開放社會的珍惜。在胡佛研究所為年輕人舉辦的一次領袖訓練營中,他的講話內容觸及美國在強權競逐當中應遵循的大方針。他語重心長地說,作為民主陣營老大哥的美國,在面對體制及治國理念不同國家(如俄羅斯及中國大陸)的挑戰時,千萬不要變得像他的對手一樣或不要做他的對手所做的事(Do not become like them或Do not act like them)。他不諱言,這個良方並不是他的發想,而是上世紀對共產國家提出圍堵政策的凱南(George Kennan)。

所謂的不要變得像他們一樣或不要做他們所做的事,是指美國人對自己的民主體制及開放社會要有信心,千萬不要採用專制政權所慣用的方法來對付自己的競爭對手和自己的人民。比如說,專制國家的政府會管制媒體,但開放社會中的政府就不應該對媒體動手動腳;專制政府會把他們的人民當作潛在的威脅,開放社會中的政府就不應該把人民當敵人;專制政府會依意識形態治國,開放社會中的政府則應傾聽民意;專制國家會以製造對立與分裂來進行統治,但開放社會中的政府就不應該如此效尤。

考特金對美國未來領導人物的叮嚀,也可以提供我們當下執政黨的領袖人物來參考!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