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OURs都市改革組織與立法委員牛煦庭、郭國文、麥玉珍共同召開跨黨派記者會,呼籲政府在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過程中,將部分公共設施規劃為社會住宅,緩解住房壓力,獲得了廣泛支持。
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的核心目的是增加土地供應,改善居住環境,並提高土地使用效益。這些政策若得到有效執行,將能為解決住房問題提供可行解方。可惜的是,部分學者過度強調「土地正義」,將這些政策片面詮釋為「掠奪土地、圖利財團」,忽略了其穩定房價、改善土地利用的正面效果。實際上,透過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政府能更有效規劃土地,增加可建築用地,降低市場投機風險,達到抑制房價上漲的目的。
當然,土地開發過程中的安置問題確實值得關注,少部分房地分離戶或無地戶可能因此面臨挑戰。若在區段徵收後將部分土地規劃為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既能有效解決安置問題,亦能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穩定居住環境,體現社會正義。
值得注意的是,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在於土地供應不足和需求旺盛,這並非由政府或財團所單方面控制。依據經濟學理論,增加土地供應是抑制房價上升的最有效手段。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正是增進可用土地供應的重要工具,並有助於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緩解房價問題。
政府應繼續推動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政策,以減少購屋需求,緩和市場競爭壓力。一旦住房需求獲得充分滿足,房價自然會趨於穩定。將社會住宅政策納入都市開發規劃,不僅能直接造福需要住房的群體,還能讓更多人享受住房穩定的益處。
在土地資源稀缺、房價居高不下的當前環境下,年輕世代的負擔尤為沉重。透過區段徵收與市地重劃增加土地供應,並結合賴清德政府承諾的任期完成13萬戶社會住宅政策,將有助於緩解年輕人面臨的居住壓力,提供更公平的居住環境。
*作者為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