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聞7日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但燃油車還沒有被完全淘汰。因為部分過去只生產純電動車的中國車廠車廠,為了確保利潤,現在轉向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或增程式電動車,這兩種車型的動力都依賴引擎和車載電池。
這些轉型的中國車廠包括在美國上市的小鵬汽車、吉利旗下的高端品牌Zeekr(極氪)、國有廣州汽車集團的Aion(埃安)也在開發增程式電動車。《彭博》指出,混合動力車能夠緩解電動車主的續航焦慮,而且價格通常擁有更高的性價比。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配備燃料箱和引擎,如果電池的電力耗盡,就會改為引擎動力;至於增程式電動車,汽油發動機會定期啟動以為電池充電。
在目前的中國汽車市場,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與增程式電動車的銷量增幅已經超越純電動車。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資料,混合動力車今年8月的註冊量飆升近140%,增程式電動車的註冊量也增加了90%。相比之下,純電動車的銷量僅成長了20%。《彭博》說,盈利能力是中國車廠轉向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另一個原因。吉利汽車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桂生悅曾經坦白表示,在中國賺錢的只有生產燃油車的公司,「生產純電動車的車廠全都虧損」。
《彭博》指出,除了特斯拉之外,沒有任何一家純電動車廠能夠盈利。中國的比亞迪和理想汽車確實沒虧錢,但這兩間公司並非只生產純電動車,它們也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或專注於增程式電動車。中國的純電動車廠開始轉向,反映了中國廠商積極順應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偏好。馬斯克兩年前曾說「混合動力車只是一個過渡階段」;大眾中國執行長馮思翰則認為增程式電動車是對環境最差的解決方案—但現在看來並非如此。
《彭博》分析,由於特斯拉不願生產混合動力車,這可能導致特斯拉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持續下降。雖然特斯拉上季從中國電動車補貼中獲益,但全球車輛的交付數量仍低於許多分析師的預期。是否該慶祝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電動車的崛起仍有爭議,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分析顯示,儘管純電動車將是減碳的重要方式,但混合動力車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但彭博新能源財經也警告,要是混合動力車沒有充分利用電池動力,恐怕對石油的需求仍會上升。
吉利的桂生悅認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主張繼續開發汽油引擎與電池混合動力車型。他還說比亞迪確實是領先者,但其利潤的主要貢獻,卻是來自於他們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