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淺談當前走味工運的幾大誤區

2024-10-10 05:30

? 人氣

圖為2024年10月1日,休士頓的Bayport貨櫃碼頭正在進行大罷工。(美聯社)

圖為2024年10月1日,休士頓的Bayport貨櫃碼頭正在進行大罷工。(美聯社)

在 21 世紀的當下,現今台灣社會仍不乏許多過時、腐朽的工運思維四處流竄,曾被美國勞工聯盟(AFL)創辦人 Samuel Gompers 所摒棄之階級鬥爭或社會主義的激進路線,居然在台灣被部分走味工運推動者奉為圭臬,而忽視時下社會的勞資界線已然模糊,許多勞工福利與待遇議題,更需要勞資雙方靜下心來協商。以下即為幾個走味工運推動者的常見誤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一,妖魔化資方並採行激進對立,誤解工會職責

「妖魔化資方」是走味工運常見的第一誤區,部分工運推動者誤以為勞方透過激進對立、對抗的路線來「打敗萬惡資方」,方能有效地捍衛勞工權益。然而,實務上能與資方進行理性溝通,並為員工爭取福利的工會,比比皆是,只不過這種工會,通常會被走味工運信仰者指責為「資方工會」。

那些認為激進對立才是工會使命的走味工運者,忽略了激進對立的行為,往往只會加劇勞資矛盾,甚至讓勞工在長期利益上受損。這些走味工運者通常藉由「唐吉軻德式」的虛幻編織,將資方化為邪惡巨人,並藉由一次次地衝撞,來滿足自身的英雄癮。部分觀眾也僅能從這齣戲中,獲得虛假的救贖感。

其二,落伍的零和思維,工運神話與現實的落差

「落伍的零和思維」是走味工運的第二誤區。現代經濟體系,奠基於資本主義與自由市場兩大基礎,企業與勞工應該是互相依賴、共同創造價值的夥伴,而非敵對雙方。然而,部分工運推動者一再強調勞資對立,動輒將持不同意見的人標籤為「資方奴」或「資方狗」,搞得經營工會如同黑社會拉幫聚眾,這樣的狀況不僅容易在決策上出現誤判,更阻礙工會內部的有效溝通。

少數工運推動者常用歐美國家的勞工福利制度,來說服員工支持抗爭,聲稱這些福利是通過工運鬥爭爭取來的。然而,這種說法忽略了重要的歷史背景:歐美的福利體系是由資本主義發展數百年的成果逐步累積而成,並非僅靠抗爭得來,與其說這些福利是工運的勝利,不如說它們是經濟成長與社會發展的果實。

如果單純的抗爭真能帶來經濟繁榮、待遇提升,那麼上世紀左派蔚為風潮的拉美國家,經濟發展應能比亞洲四小龍更為亮眼。然而,現實情況恰恰相反,多數拉美國家的經濟狀況陷入困境,勞工待遇也未見提升。這正是一味敵視資方、採行零和工運策略的最佳失敗例證。

其三,長期脫離業界與現場,與現實脫節

「脫離業界與現場」是走味工運的第三誤區。部分工會高層享受會務假等等特權,脫離現場與實務已久,產生了專斷的錯亂認知,工會成為少數人博取名氣、玩弄職場政治的道具,工會幹部也離員工真正的長遠利益越來越遠。部分工運人士甚至是完全的「全職工運者」,根本沒上過一天班、當過一天勞工,卻能四處遊走於各種企業、兜售其工運理念,豈不怪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