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天前拋出「祖國論」、引發爭議的賴清德,在10月10日上午發表講話。整體上,講話延續其520路線,沒有像此前部分人猜測的向大陸釋出一些善意,也談不上更激烈(或是說,已經這樣了,也很難再激烈了)。
賴清德之重點,是在台灣塑造「兩岸議題不是兩岸關係,而是世界威權主義擴張之結果」這個認知,這是蔡英文路線的延續與強化。
諷刺的是,無論是民進黨想淡化的兩岸歷史連結,還是綠營網軍所攻擊的「兩岸同屬中國人」,都在賴清德的「祖國論」與此次講話中,得到體現。
賴清德的講話:意圖切割,卻又承認了歷史連結
先稍微看一下賴清德在10月10日所說的。一開頭他就表示,「113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抱負的人,揭竿起義、推翻帝制」,然後非常快速地跳到國共內戰、國民黨威權時期,而後就是「台灣人民終於當家作主」。
在這其中,抗日的歷史自然被切割了,以便使重點順利落在「威權與民主的對峙」這一點上。賴清德的「祖國論」,與其520講話用的是同一種切割歷史方式。
在賴清德「祖國論」中,以「113年與75年」這兩個數字為對比;在賴清德520講話中,他提到「1624年,台灣從台南出發,開啟台灣全球化的開端」、「1921年,蔣渭水先生就指出,台灣是世界和平第一關的守衛」。
可以發現,賴清德的講話常常片段截取歷史,將歷史細碎化並且為自己所用,如將蔣渭水先生之抗日精神轉化為給自己的「威權與民主」背書、將過去列強的殖民與現代的「全球化」概念連結。再比如這次,在演講開頭即將113年前的革命先烈們「拿為己用」。
這就塑造了一個奇妙的悖論:賴清德自己亦承認「113年前的革命先烈」、「國共內戰」等歷史事實,一方面綠營網軍又不斷去攻擊說「我是中國人」、「我是成都人」的台灣藝人。按照賴清德本人之講話,不論台灣人認為自己是成都人、是上海人,在邏輯上都沒有任何問題。
雙標的攻擊
在賴清德「祖國論」爭議爆發後,民進黨立委表示「這是用中國創造的話術來反問中國,也是賴清德的戰法。」
這代表切碎歷史、挪用片段,確實是賴清德應對兩岸的「武器」之一,是他認為在意識形態上,能奏效的一點。
在這些年中,蔡英文強調的是「1949年之後的台灣」,淡化兩岸歷史連結部分;賴清德則以意識形態鬥爭為主,在特定時候承認「1911年之後的兩岸」,平時則盡量避免提及。台灣的史觀,以「抗中」為導向,想「抗中」的時候可以是113年,平常則是75年。
林依晨之「我是成都人」,與賴清德「中華民國史觀」雷同,綠營網軍攻擊了林依晨,對賴清德之說則忽視。
兩岸到底是什麼關係?台灣人到底能不能是中國人?在一陣陣口水戰中,大家也搞不清楚了。
自然,台灣年輕一代他們能接受小紅書上寫的「中國台灣」,能接受TikTok上的大陸網紅提及「台灣地區」,但對「中國台灣」背後的歷史故事,大多已不感興趣。
賴清德既已決定「以中國史觀反制中國」,如何解釋「中華民國史觀」也就全憑個人了,往後這類「雙標式」的攻擊,仍會持續。
*作者為作家、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