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被團協」為何得到諾貝爾和平獎?《朝日新聞》專訪諾獎委員會主席弗里德尼斯

2024-10-12 11:00

? 人氣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成員在2024年的合影:左起Anne Enger、Olav Njølstad(秘書)、Gry Larsen、Kristin Clemet、Asle Toje(副主席)和 Jørgen Watne Frydnes(主席)。(翻攝諾貝爾獎官網)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成員在2024年的合影:左起Anne Enger、Olav Njølstad(秘書)、Gry Larsen、Kristin Clemet、Asle Toje(副主席)和 Jørgen Watne Frydnes(主席)。(翻攝諾貝爾獎官網)

202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由「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日本原子彈與氫彈受害者協會,簡稱「被團協」)獲得殊榮,日媒也稱「諾貝爾委員會的決定令全世界感到驚訝」。《朝日新聞》專訪諾獎委員會主席約爾根・弗里德尼斯(Jørgen Fridnes),並稱其中關係到這為史上最年輕主席的決斷。

《朝日新聞》稱,「被團協」獲獎之所以讓世人驚訝,是因為事前沒有任何媒體報導這個反核戰組織獲得提名,甚至半世紀來到底是受到誰的推薦也不清楚。不過當前烏克蘭與中東的情勢持續緊張,無論俄羅斯或以色列都是核武大國,越來越多的學者和媒體也認為諾貝爾和平獎確實應該頒發給反核武的個人或組織。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至於為何是選擇「被團協」呢?根據《朝日新聞》11日電訪年僅39歲的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弗里德尼斯,得到的答案是「記憶的傳承」、「應該讓是世人聽到他們的聲音」。根據諾貝爾獎官網的聲明,「被團協」獲獎的理由有二:一是他們為了實現「無核武世界」而不斷努力;另一個是他們試圖透過親身的經歷證明「核武絕對不能再被使用」。委員會讚揚這些原爆倖存者的存在,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2023年5月21日,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陪同下,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參訪廣島和平紀念公園的原子彈死難者紀念碑。(美聯社)
2023年5月21日,在日本時任首相岸田文雄的陪同下,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參訪廣島和平紀念公園的原子彈死難者紀念碑。(美聯社)

其實1984年生的諾獎委員會主席從未踏足廣島或長崎,也從未與原爆倖存者直接交談。但弗里德尼斯對《朝日新聞》表示,1990年代他即使身處地球的另一端,仍能聽到原爆倖存者的故事。他相信唯有這種「記憶的傳承」,才能避免重蹈歷史覆轍。弗里德尼斯說,原爆倖存者與其親身見證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建立了反核武的全球規範、並將核武貼上「絕對不能再使用的武器」的標籤,這就是諾貝爾和平獎的精髓所在

挪威的烏托亞島(Utøya)曾在2011年發生極右派分子布雷維克(AndersBehringBreivik)的無差別殺人事件,造成當地69人不幸身亡。《朝日新聞》指出,在約克大學取得國際關係碩士的弗里德尼斯本來在無國界醫師任職,此後便致力於烏托亞島的重建工作,並且認為向襲擊事件的倖存者學習至關重要。他也因此獲頒挪威的「自由文字獎」(Fritt ords honnør),得獎理由是「將恐怖攻擊和大屠殺的地點變成知識、討論和反抗的舞台」。

2023年5月19日,七大工業國集團的領導人在廣島的和平紀念博物館舉行獻花儀式。(美聯社)
2023年5月19日,七大工業國集團的領導人在廣島的和平紀念博物館舉行獻花儀式。(美聯社)

弗里德尼斯2021年成為諾貝爾委員會成員,2023年成為在世界各地博物館強調「記憶傳承」的團體Memory Matters的執行委員。弗里德尼斯對《朝日新聞》表示:「強大的記憶傳承是一個國家前進的先決條件,讓國家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對於國際秩序來說也非常重要。」弗里德尼斯說,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決定確實是委員會五位成員的共識,但「記憶傳承」確實是他最重視之事。

弗里德尼斯受訪時強調,諾貝爾(Alfred Nobel)設立和平獎的願景是「個人可以帶來改變,他也相信人類可以塑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他強調核武在過去80年一直沒有被用於戰爭,應當歸功於每一位原爆倖存者的努力:「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原爆倖存者都確實帶來了改變,而且他們仍繼續這麼做。」而且正因不允許使用核武的「核禁忌」(nuclear taboo)正在轉變,因此原爆倖存者的聲音依然重要。

《朝日新聞》指出,目前的全球環境依然充滿挑戰,邁向廢除核武的道路確實漫長艱辛,尤其日本仍受到美國核保護傘的保護。對於「完全廢除核武是否不切實際」的質疑, 弗里德尼斯的回應是:「如果認為文明能夠在依賴核武維持安全的世界中生存,那就更不切實際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