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開發中國家的高等教育也「通膨」!念過大學的年輕人,為何比沒念更容易失業

2024-10-14 12:50

? 人氣

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今年3月份的一項研究,2022年,29%的30歲以下印度畢業生沒有工作,大約是未接受過小學教育的印度人失業率的九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Manikanta M一年前在印度班加羅爾的一所大學獲得了技術學士學位,希望成為一名電子工程師。在過去的一年裡,這名26歲的年輕人發出了數十份求職申請,雖然獲得了一些面試機會,但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他現在在一家科技公司擔任交通協調員,負責安排公司員工的接送,每月工資稅後約350美元。

「我的家人費了好大勁兒,還是沒能讓我成為一名工程師,」Manikanta說。「對中產階級家庭來說,沒有一份好工作是最糟糕的事情。」

在新千年伊始,擴大高等教育似乎是實現國民財富增長的最可靠途徑。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擁有所謂的知識經濟,創新推動著經濟成長。發展專家當時警告各國政府,如果不增加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隊伍,他們就會被甩在後面。

家長們也決心送孩子上大學。到21世紀第一個十年,許多開發中國家的製造業停滯不前或出現萎縮,這種現象被稱為過早去工業化。這意味著好工作通常集中在政府部門、教育或科技行業,而這些行業都需要大學學歷。

在公立大學招生名額有限的情況下,政府批准擴大私立院校的招生規模,而私立院校通常很少或根本得不到政府資助。這些大學不能輕易提高學費,因為他們招收的學生往往來自低收入家庭。其中許多大學只能選擇通過降低入學標準和擴大招生規模來賺錢。

總部位於多倫多的諮詢公司Higher Education Strategy Associates 2022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從2006年到2018年,開發中國家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人數幾乎成長一倍,從7,900萬增至1.5億。到2018年,全球約四分之三的高校學生生活在新興經濟體,而2006年這一比例約為一半。

高等教育的熱潮甚至蔓延到了蒙古草原,那裡的牧民夢想著自己的孩子能過上更舒適的生活。上世紀90年代初,蒙古結束了共產主義制度,營利性大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正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攻讀博士學位的蒙古問題研究員Orkhon Gantogtokh表示,到了2022年,蒙古的人均高等教育機構數量已位居世界前列。

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在開發中國家,擴大高等教育似乎是實現國民財富增長的最可靠途徑。(華爾街日報)
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在開發中國家,擴大高等教育似乎是實現國民財富增長的最可靠途徑。(華爾街日報)

蒙古的大學紛紛打起了價格戰,為了吸引更多生源而降低學費。Orkhon說,文憑工廠隨處可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