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打到日本負債累累,而且沒拿到任何賠償:俄羅斯與日本是如何分出勝敗的?

2024-10-28 13:10

? 人氣

發動日俄戰爭是明治天皇的決定,然而當初想定的決策,與後來戰爭發展截然不同,可說完全失去控制。(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發動日俄戰爭是明治天皇的決定,然而當初想定的決策,與後來戰爭發展截然不同,可說完全失去控制。(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1904年,日本在明治維新下成為近代化國家,不到40年就敢與大國開戰。藉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契機,海外對日俄戰爭的關注度也逐漸提高,以下將簡明闡述這段歷史的背景、經過及其影響。

日本國民罹患「恐俄病」

明治時代,「恐俄病」(恐露病,日俄戰爭前後的流行用語)在日本人之間蔓延。對於俄羅斯帝國是否會入侵日本列島而產生的恐懼感,當時稱為恐俄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進入18世紀,俄羅斯為了尋求冬天海面不會結冰的港口(不凍港)而展開領土擴張政策,日本稱之為「南下政策」。不久後就迫使江戶幕府開放通商。幕末時期,曾經發生俄羅斯軍艦一時非法佔領對馬島的事件,儘管在1855年簽訂的《日俄和親通好條約》規定「庫頁島為日俄兩國人的混居地」,但在明治初期,俄羅斯把犯人和軍人送往該地,對日本人居住區產生壓迫。

1891年5月,俄羅斯帝國皇太子尼古拉(即後來的沙皇尼古拉2世)訪問日本,在遊覽完琵琶湖要回京都的途中,在大津市內被一名巡警襲擊而受傷。這起大津事件,讓明治天皇和首相松方正義急忙趕往京都,探望住院中的尼古拉。聽說當時很多日本國民發送賠罪的電報並致上道歉信,病房裡的慰問禮物也堆得像山一樣高。

甚至,有位女性為了向尼古拉表示謝罪和顧慮到天皇的苦衷,在京都府廳前持剃刀割喉自殺,雖說是脫離常軌的過度反應,日本人對於俄羅斯可能會以大津事件為藉口向日本宣戰的恐懼可見一斑。「現在攻打過來的話,根本無力應付,日本會淪為殖民地」――幸好,俄羅斯政府和尼古拉對日本政府的處理相當滿意,但外務大臣青木周藏等人則是引咎辭職以示負責。

在日英同盟的助威下走向開戰

大津事件的3年後,1894年爆發甲午戰爭。不過,實際上發生這場戰爭的主要原因也與「俄羅斯對策」有關。

自明治初期開始,日本就一直要求朝鮮開國,目的是讓朝鮮走向近代化,能夠共同防止俄羅斯的南下擴張。但是,日本此舉引起朝鮮的宗主國清朝不滿,對立持續升高的結果,演變成戰爭。

大獲全勝的日本在馬關條約(日清講和條約)中,迫使清朝承認朝鮮為獨立國家,要求膨大的賠償金(2億兩=約3億1000萬日圓,當時日本年度財政收入的2倍多),以及割讓領土(遼東半島和臺灣等地)。

正當日本人陶醉在舉國歡騰的勝利氣氛下,卻遭到俄羅斯潑冷水。俄羅斯找來了法國和德國,向日本政府提出勸告:「日本領有遼東半島一事,不利於遠東和平的發展,應予以返還。」(三國干渉)。

日本有自知之明,即使對抗也毫無勝算,只好把遼東半島歸還給清朝。然而,俄羅斯卻以向清朝租借的形式,實質控制遼東半島的大連和旅順,開始對整個半島行使影響力。甚至,當清朝發生動亂(義和團運動)之際,俄羅斯趁機出兵佔領滿洲全境,就這樣賴著不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