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制定應該有一套縝密的SOP,但是我們看到目前政府所推動的許多政策卻往往都是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這樣的作法如果不加以修正,恐怕會大幅弱化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到時候過度高調的政策就會成為政府無法拋棄的包袱。
從這個學期開始,農業部為了照顧酪農同時提供孩子營養的補給品,所以推”班班喝鮮乳”的政策,這原本是相當值得期待的政策,沒想到卻引發多的後遺症,根據媒體批露,政策實施將近2個月過去了,卻只有3成國小與幼稚園學童享受到,也就是有七成的孩子望奶興嘆,加上目前提供的飲品選項只有鮮乳、保久乳、豆漿,直接重擊羊乳產業,因此在「班班喝鮮乳」未普及全台之前,羊乳產業卻先成為重災區。
這樣的狀況背後有太多值得思考的層面,首先在整個輸送通路還未完備(甚至是還沒開始規劃)時就冒然提出政策,這種好大喜功的作法是最引起反感的,尤其證之民進黨在執政時期的作為,口號執政顯然已經是一個顯著的標籤,再加上明年度總預算中大幅提高政府的宣傳費用,背後的意義連結,應該可以讓民眾看清更多的事實。
至於羊乳產業成為莫名的受災戶,就回歸到政策的粗糙面了,因為在提出”班班喝鮮乳”政策時就應該將羊乳當成選項,甚至可以同時教育與提升孩子對於羊乳的接受程度,如此一來不是一舉兩得嗎?眼前只看到市占率大的產業需求卻忽略小產業的生存,一旦成為常態,恐怕不是一個好政府該有的作為。
我們肯定政府願意提出好的政策思維,更期待好政策有好的內涵,畢竟我們在”口號治國”的環境中已經感到厭倦,一個連續執政的政黨如果還是無法擺脫這種印象,怎麼對得起民眾的付託與期許呢?
*作者為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