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邊緣發現新天體「小精怪」!可能帶領人類找到「第九顆行星」

2018-10-05 08:00

? 人氣

「9號行星」模擬圖。若它真實存在,應是以橢圓形軌道繞行太陽,人類必須以太空望遠鏡觀測,才可能望見它的蹤影。現在,「小精怪」現蹤使科學家們可能接近了這個目標(取自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

「9號行星」模擬圖。若它真實存在,應是以橢圓形軌道繞行太陽,人類必須以太空望遠鏡觀測,才可能望見它的蹤影。現在,「小精怪」現蹤使科學家們可能接近了這個目標(取自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2日宣布,科學家在遙遠的太陽系邊緣新發現一顆矮行星「2015 TG387」,它的繞行軌道長得不可思議,與太陽的距離遠超過冥王星,可能會重新定義太陽系的邊界。科學家預測它應是一顆直徑約300公里的冰封小星球,由於它不完全受太陽系引力控制,能夠運行到距日2300個天文單位之遠,引起科學家揣測,可能有一顆未知的大型天體牽引它,人類追蹤它的引力來源,也許就能發現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萬聖節出沒的「小精怪」

「2015 TG387」的發現者是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天文學家謝帕德(Scott S. Sheppard),他近幾年來一直在尋找太陽系邊緣處是否有小行星的存在。2015年10月13日,他透過夏威夷莫納基亞(Mauna Kea)觀測站的巨型望遠鏡發現「2015 TG387」,由於當時接近萬聖節,謝帕德便替新發現的天體取了一個可愛、淘氣的別稱──「小精怪」(the Goblin)。


謝帕德親自介紹「2015 TG387」。

太幸運了!在1%的可觀測期間發現它的蹤影

矮行星雖然偶有可與行星相提並論的質量,不過在分類上既不是行星,也不是衛星,它環繞著太陽運行,自身的重力足以達成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天體的形狀趨近球體),但未能清除鄰近軌道上的其它小天體和物質。謝帕德表示,「小精怪」的直徑只有300公里左右,以矮行星的標準來看,尺寸算是很迷你的。做為參考,同為矮行星的冥王星(Pluto)其直徑比「小精怪」還要長6倍,而台灣全長394公里,長度也比「小精怪」來得大。

科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發現新的天體:矮行星「2015 TG387」(取自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
科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發現新的天體:矮行星「2015 TG387」(取自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

「小精怪」有些特別之處引起謝帕德的額外興趣,它的軌道長度特別長,遠超出已知太陽系的邊界:冥王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40個天文單位(AU,1 AU為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公轉週期約為248年,但是「小精怪」繞行太陽一圈需耗費4萬年的時間,其近日點為65個天文單位,距離太陽的最遠點可達2300個天文單位,也因此在其99%的繞行週期上,「小精怪」過於遙遠,讓人類看不見。這點也突顯出,謝帕德能在這1%的可觀測期間捕捉「小精怪」的蹤影,是多麼幸運與難得。

引領人類找到「9號行星」的線索?

「小精怪」的軌道遠超出太陽系也引發科學家產生另外一種揣測──它或許受另一顆質量不小的遙遠天體重力影響,才會遠離與自己較為相近的太陽系,而那顆影響「小精怪」軌道形狀的天體可能就是人們在尋找的「9號行星」(Planet 9或者 X 行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