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千枚具有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的洲際彈道飛彈被設計、製造、送進發射井,並將矛頭指向對方之後,又出現一種聲音,人們認為放在地底發射井中的MIRV飛彈,會是一種「敵國打中就賺翻了」的目標。這種聲音的邏輯是這樣的:假設一枚─譬如在懷俄明州的─洲際彈道飛彈的鼻錐罩內含有十顆彈頭,那麼該發射井就有可能被有能力以先制核攻擊將之摧毀的敵人視為不打可惜的目標。在經過大量的爭論後,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被解除了殺傷力,歷經了拆卸、解構、丟棄處理的流程;當中有一些遭到了徹底毀滅。但這指的只是陸地上的MIRV。在潛艦上,核子飛彈繼續配備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被視為沒有問題,而那背後的奇特邏輯是這樣的:核子潛艦因為難以定位、可以匿蹤、身處海底,所以不能真正算是會被敵人攻擊的標的。正因如此,位於俄亥俄級潛艦上的飛彈,仍保有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系統。
如今,正是這一群有著MIRV能力的三叉戟飛彈大軍,代表著美國對衝動又愚蠢─但真正動機我們實在想不透─的敵國所發動的反擊,朝著北韓飛去,誰叫這個場景裡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是由北韓莫名挑起。
套用前美國國防部研究與工程處副處長約翰.魯伯的說法,這就是一場眼看就要發生的大型滅絕事件。
更令人驚駭的內容,請見《核戰末日:我們與世界毀滅的距離(電影暖身版)》
*作者安妮.雅各布森 Annie Jacobsen,普立茲獎歷史類決選作品《五角大廈之腦》(The Pentagon’s Brain),以及《紐約時報》暢銷書《五十一區》(Area 51)、《迴紋針行動》(Operation Paperclip)及其他書籍的作者。本文選自作者著作《核戰末日:我們與世界毀滅的距離》(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