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技術領先到買對手股權,福斯到底錯在哪裡?

2024-11-04 07:10

? 人氣

新戰略或將奏效

記者Matthias Kamp接著介紹,迪斯的繼任者布魯姆(Oliver Blume)正在努力糾正過去的錯誤。不僅調整在華管理架構,還在業務活動中借鑑了中國的成功模式。這包括加強合作、更注重技術發展,以及在中國設立一個完整的研發部門。在布魯姆的領導下,福斯的理念是:「打不過就加入」。因此,福斯收購了中國電動車初創公司小鵬約5%的股份。未來,福斯可能會進一步增持股份。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此外,福斯也在加速推進業務本地化,最直觀的例子是福斯在安徽省合肥市建立了一個研發中心和一座新的工廠。像杜登赫費爾這樣的專家認為,福斯的本地化戰略最終可能會帶來回報:「福斯有機會迎頭趕上,但他們還需要穿越一個低谷。」

文章最後指出,福斯也清楚,未來幾年不會輕鬆,「原因之一無疑是這次戰略轉變來得太晚。憑借從原材料到電池的垂直整合供應鏈,中國的競爭對手能夠不斷推出新的低價車型,這給德國公司帶來了巨大壓力」。因此,以合肥為中心的攻勢可能是福斯在中國市場長期立足的最後機會。杜登赫費爾表示:「福斯還有最後一擊的機會。」要抓住這個機會,福斯必須比以往更加依賴並融入中國市場。

「問題不在關稅」

「德國編輯部網絡」(RND)周四也關注了福斯等車企面臨的危機,發表評論文章「不再顧及滿腹牢騷的德國汽車巨頭(Keine Rücksicht mehr auf die jammernden deutschen Autokonzerne)」。

本周三,歐盟對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徵收的關稅正式生效。作者Sven Christian Schulz認為,在中國進行低成本生產,就必須承擔相應的後果,為了保護歐洲的生產基地,對電動車徵收關稅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對福斯等公司來說,這些關稅來得極為不合時宜。

這名記者介紹,在歐盟,對德國汽車公司的持續照顧已成過去。福斯和BMW等公司的相關抗議無效。直到最後時刻,德國汽車行業仍在強烈反對關稅,因為他們自己也在中國進行低成本生產,現在一些車型必須支付高額關稅才能進口到歐洲。

然而,「德國編輯部網絡」的這篇文章寫道,關稅並不是福斯等公司陷入困境的原因。曾經承諾的售價不超過兩萬歐元的電動車從未上市,反而推出越來越多帶有高利潤的高端車型。短期來看這或許具有吸引力,但從長遠來看,這絕非是一項可持續的成功戰略。文章最後直言,如果福斯當初開發了普通大眾能負擔得起的電動車,現在就不會有成千上萬的人面臨失業風險。(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